退出是为了繁华

       ■桑明庆(河南)


       菜地里那几畦南瓜是春天里种下的。


       整个夏天,那蔓延苍劲的藤秧,像高产的“少妇”,嘟噜打蛋没少“生子”,这种纯天然的绿色蔬菜让我们举家品足了它的美味秀色。


       伏天被阵阵热浪席卷而来。老家那“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过来种白菜”的谚语,提醒农家人莫忘农事,把握季节进程,种下生活的希望,辛勤耕耘梦想。


       头伏,是播种萝卜白菜的季节。这对于农家人来说,心中的紧迫感时时拽着规划的神经,盘算在何时下种适宜?毕竟季节不饶人。人勤地不懒;庄稼得高产。农家人就会不失时机地把住头伏下种的节点,翻耕土地。


       我和老伴看着“人”到“夕阳”的南瓜藤秧仍旧勃勃生机,给人明天的希望。但,季节的咄咄逼人已经不容农家人柔肠寡断,当断不断。说实话,我心里也翻滚着不息的波澜——看那南瓜藤秧依旧充满活力,颜色暗绿敦厚,叶子稠密而着实,看不到夕阳西下的枯黄苍老,说不定还会给你一个“老来得子”的惊喜!一个季节的付出;一个时段的无私奉献,却让我们难以留下它“光明磊落”的生命存在。每当我摘下几个大南瓜抱在怀里时,总有种抱着新生命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特别是它那干面或甜面的瓜肉,不管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炒着吃,总能勾起味蕾的贪婪。


       92岁的父亲牙口不好,不能吃硬的东西,南瓜便成了他的最爱。他一边吃着干面的煮南瓜,一边说:“这芒瓜(注:安阳人管南瓜叫芒瓜)真是好东西啊!既能当菜吃,又能当干粮(主食)吃。对身体还有好处,不塞牙,不硌牙,老年人的心肝宝贝呀!”小时候的我,常听父亲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村在西沟,利用杨西河那股像筷子一样的泉水,没少浇灌了种植在沟底和沟两岸的南瓜秧苗。由于南瓜的生命力强,在那个困难时期成了村民们度日的好食材。父亲常说,到啥时候也不能忘记南瓜的功劳。这让我常常想起那首“红米饭南瓜头汤,挖野菜能当粮”的歌谣。南瓜,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顽强,助力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布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壮观之景。


       季节不饶人,老伴果断决断:把它薅了吧!妻令如山倒,那天我请了几个朋友和一个亲戚,个个光着上身,扛镢头、拿铁锄;背耙子,提镰刀。我手中拿着红萝卜种,同大家一块奔向菜地。


       毕竟是夏的天地,尽管天气不太热,可闷热、潮湿氤氲着田野,让没有干活的我们,身上却布满游虫。周身湿漉漉的像水浇一样。这让我想起了一句笑话“再薄的席也要参加 ,再轻的活也不能干。”尽管如此,那几杯酒鼓动着我指挥镰刀残忍地“杀”向南瓜藤秧。我把那藤秧攥在手里,看到那蔓长坚韧且弯曲的藤秧,如一条条刚劲有力的龙,横卧地面。宽厚的叶子,像翅膀欲助它一飞冲天。自然界的神奇,赋予了每一种植物的造像功能。无情的镰刀在结束南瓜藤秧生命的时候,每一处身体的断裂处,每每沁出的液露,不知是南瓜的泪?还是它流淌的热血!我在惋惜之时,也为卸掉土地身上的重负而庆幸,它同时也有了新的使命。


       南瓜藤秧在生长的季节里,努力释放出自己的能量,把它的果实竭尽全力奉献于人,而自己的生命却以这种方式终结,却不能像其他植物一样自然老去,寿终正寝,着实令人伤感。然而,新与旧、进与退、生与死,日月星辰,季节轮回,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物的意志为转移的。
掘土、打垄、抅沟、下种、覆土,一系列程序过后红萝卜算是播种完毕。接下来,白菜、菜籽也随之入场。


       日子里的阳光,催醒了一垄垄畦地里绿色的苗娃。而此时被我抛置在岸下的南瓜藤秧也开始腐烂归土。


       南瓜藤秧在季节的舞台暗淡退去,是为了展示自然的另一片天地。除旧出新,生命的轮换,都是为了让下一个季节更加繁华。

       植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