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汪河

       ■彭旵生(安徽)


       我第一次听到汪河的名字还是在20多年前,过去的汪河乡,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黄甲镇西南山区的秀丽湖畔,以前只是听说汪河的风景好美,山清水秀、碧水蓝天、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身临其境才真实感受到汪河实实在在的大美!


       汪河村的地理位置一直相当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与桐城水源保护区牯牛背水库紧紧相连,形成了一条独特迷人的沿湖风光走廊,沿湖公路宛如一条蜿蜒的白色玉带一般,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境内诸多景点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有牯牛山、百年檀香岩、龙井瀑布、千年古柏、太平寨、四姑寨遗址……不一而足。

       金秋季节是惹人喜欢的美好季节。

       一个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的日子,我和几位好友相约来到风景如画的汪河村,尽管已到金秋季节,沿着一条盘山公路徜徉其间,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这些讨人喜欢的映山红仍然不甘落后地竞相开放,阵阵桂花香沁人心脾,苍翠欲滴的竹林依然洋洋洒洒,牯牛背水库波光粼粼、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黛绿群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整个汪河村俨然被绿色包围起来了,人自由畅快地呼吸着深山中的新鲜空气,仿佛置入仙境,如痴如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欣赏了湖光山色,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百年古刹檀香寺,人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古刹的前面山水紧紧相依,檀香寺就是汪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四周全部被源源不断的潺潺流水拥抱起来了,飞流而下的龙井瀑布格外壮观,鸟儿作为大自然的歌手也不甘寂寞,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很清脆,很动听,也很悦耳,它们好像是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借此希望客人在美丽的山水之间能够待的更久一些、陪伴更长一点……

       沉醉于汪河村青色的山、绿色的水中,情景交融之间,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美妙、那么自然、那么纯真、那么温馨,人置身于这样的优雅环境中,只有愉悦、只有舒畅、只有开怀!

       说到汪河,绕不开的是这个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小小的山区村落,竟然涵盖了从商周以来的三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其中包括商周人类活动遗址、明清家族文化、桐城派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教育、佛教文化、库区记忆等。让人难以想象,一个小小的古村落把人类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全部串联起来了,如数家珍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令人心驰神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张、姚、马、左、方,桐城五大文化世家的代表人物均与汪河村息息相关。山东布政使张秉文、著名的文学家方东树、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其昶,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马其昶之孙马茂元等均选择了永远与汪河相伴。“如今山涧无人物,只有渔樵解唱歌”,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方文的诗句仍然历历在目。自号“挂车山农”的姚莹之子姚濬昌,曾在汪河的吴家嘴构筑西山精舍,与志同道合的方宗诚、吴汝纶、阮强等一大批桐城派文人,诗词唱和,直接影响了姚永朴、姚永概等一些桐城派后期重要代表作家。

       我想,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喜欢汪河的意境,跟汪河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情结,寄情于汪河的山水之间,大概他们是看中了汪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迷人的风光、厚重的文化、灿烂的历史……,是汪河的山山水水、无穷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们,让他们选择了与汪河长伴!

       当我们来到汪河村境内桐城的“三峡”——安徽省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参观,看到这样热火朝天的伟大工程建设现场,我的内心已经被深深震撼了,抽水蓄能电站把美丽的汪河村点缀得越来越精彩纷呈。听同行的汪河村干部向我们介绍,现代化的机械施工让电站一天一个样,这样的世纪宏大工程有幸和大美汪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满怀激情的汪河人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者、参观者,全力支持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原来,聪明睿智的汪河人是要借助抽水蓄能电站,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书写辉煌、书写未来、书写美好!

       新时代的汪河人,时时刻刻憧憬着故乡的一个梦,故园的一段情,故里的一缕乡愁,他们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信心百倍地大踏步迈向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