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正之尺,量“强制收治”与“辅警恶行”之殇

       2022年4月22日,李宜雪被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丁公路派出所以肇事肇祸为由,强制送入江西省精神病院。出院后,李宜雪一纸诉状将江西省精神病院告上法庭,控诉其在整个收治、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行为。李宜雪透露,她报警后还遭到辅警猥亵。(新黄河 12月17日)


       李宜雪被强制收治这一事件的核心,在于收治程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法治社会中,任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和规范程序。江西省精神病院对李宜雪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强制住院治疗,诊断为强迫性障碍和人格障碍。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诊断是否准确无误?收治过程是否遵循了严谨且合法的流程?仅仅凭借丁公路派出所“肇事肇祸”为由的送治,是否过于草率?这不仅关乎李宜雪个人的自由与尊严,更触动了公众对强制医疗制度的敏感神经。


       一旦强制收治的权力被滥用,那么任何一个公民都可能在“被精神病”的阴影下瑟瑟发抖,法治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将遭受重创。


       再看李宜雪报警后所遭遇的辅警猥亵事件,这更是对执法公正与职业操守的公然亵渎。


       辅警本应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这起事件中,却沦为了侵犯他人权益的不法之徒。


       在执法过程中,如何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何防止执法者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一事件无疑给整个执法队伍敲响了警钟,若不加以整治,将会严重损害警民关系,侵蚀法治根基。


       这两起事件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都反映出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的短板。


       对于李宜雪的诉求,我们应予以重视并公正评判。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江西省精神病院的收治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诊断依据、收治程序等各个环节。


       同时,对于辅警猥亵事件,相关部门更应彻查严惩,绝不姑息迁就。不仅要追究涉事辅警的法律责任,还要反思在辅警招聘、培训、监管等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亡羊补牢,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法治社会的建设,犹如一座宏伟的大厦,需要每一块基石的稳固支撑。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执法者则是大厦的守护者。


       当公民权益受到侵害,无论是被不当强制收治,还是遭遇执法者的不法行为,法治都应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唯有如此,才能让公民在法治的阳光下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让法治的权威性深入人心,让社会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们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刻反思,积极整改,用实际行动为法治社会的建设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AI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