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套索与心灵的觉醒——读宋远升的小说《套索》札记

       ■ 杨维松(山东)


       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诸君应领略过主人公方鸿渐那趟颠簸却又寓意深刻的长途车之旅,那一幕幕尘土飞扬,颠沛流离的画面是否仍历历在目?如今,读宋远升教授的小说《套索》,主人公柯力拾亦穿越人潮汹涌,挤上闯关东的铁轨,直面严寒的东北大地。两段旅行,两种经历,却同样反映人性的百态与时代的脉络。


       书名《套索》寓意追求愈多,束缚愈紧。作者以传统笔法,融入荒诞现实主义元素,从欲望是套索、衰老是套索、疾病是套索、死亡是套索四重维度讲述一位自贫穷乡野走出的学者如何蜕变成考古界一颗璀璨明珠的励志诗篇。遗憾的是,终因内心的欲望之火灼烧了理智,深陷套索之中。后遭人举报,被迫退出舞台,留下一抹难以磨灭的惋惜与反思,鼓励读者在纷扰红尘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解答,实现精神上的觉醒与升华。

       此刻,不禁想起叔本华那句“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其实,宋远升笔下的《套索》,何尝不是人生的入套和解套过程。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欲望,如影随形,紧扼命运咽喉,引领读者思考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衰老,似时间长河中的逆流,告诫世人珍惜韶华,把握当下;疾病,作为生命旅途中的不速之客,警示健康之宝贵,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挑战;死亡,乃万物归宿,终极套索,令众生在无常面前学会释怀与超越。我们既是套索的编织者,又是解构者,一面织造着生命的网罗,一面试图理清头绪。我们不断地缠绕于命运的线团中,努力挣脱一些束缚,而有些绳套,或许是天生注定,无解亦无须解。

       读至衰老是一座监狱,我认为,作者所言的衰老不只是肉体的消逝,更是灵魂的磨砺,亦是生命必经的过程,让我们学会放下执念,拥抱生命中的每一次变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然而,衰老,这位无声的典狱长,悄无声息地用岁月的链条,将曾经的活力囚禁于日渐衰弱的躯壳之内,构建起一座无形却坚固的牢笼。这座由时间亲手砌筑的高墙,封锁了过往的辉煌,只留下窗棂外缥缈的旧梦,成为灵魂最深处不可跨越的边线。它是一座人人必将踏足的古堡,它的石阶记录着无数人的足迹,而每位踏入者,都会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与时光为伴。

       主人公柯力拾的人生旅程,与其说是一部虚构的传奇,不如说是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他所承受的苦难与喜悦,恰恰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的真实写照。在字里行间,我们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倒影,那份对梦想的追逐,对挫折的挣扎,以及最终的成长,无一不在唤醒心底的共鸣。

       宋远升的人生旅程,源自沂蒙山腹地,一个被清贫与困难包裹的小村落。幼年时期,饥馑的阴霾常年笼罩在他的心头,家中的餐桌常常捉襟见肘,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于是,他辍学后怀揣着朴素的梦想北上挖煤采石,幻想以辛勤汗水换来命运的转折,却不料四年光阴,换来的只是无情现实的一次次重击,那脆薄的梦想一次次被风雨剥蚀。然而,十八岁的他并未就此屈服,毅然选择了重返校园,以智慧为剑,斩断了命运的枷锁。命运垂青,今日的他已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学者,以其亲身经历书写了一段励志传奇。

       数日前,我与焦继全老师论及“才子多出寒门,才情常伴困厄”这一话题。的确,那些破茧而出的蝴蝶,往往诞生于最艰苦的环境。他们之所以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坚韧不拔,但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挑选着未来的佼佼者,令他们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社会结构固化的大环境下,虽有奇才异质傲然挺立,但也往往面临“玻璃天花板”效应,看似透明,实则固若金汤。世俗的樊篱犹若密林重重,几乎堵绝了所有通途。偶尔,或许有一缕曦光照耀,却刹那间被乌云遮蔽。即便幸得入场券,踏上征途,亦满布荆棘,犹如行走在危机四伏的荒野。幸好,我们有柯力拾的故事流淌在书页之间,像河流曲折向前,汇入大海,带着波澜壮阔的气势,冲刷着我们内心的沙滩,启示着生命的意义,留下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