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缘何“花落”临港?

       在外界翘首期盼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最终“花落”临港地区。


       据6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由大治河、金汇港合围而成的陆地区域,加上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与小洋山岛,共同构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


       作为新片区的核心区域,临港何以“雀屏中选”?


       多名专家学者表示,新片区应是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要素集聚和产业链培育。这恰恰与临港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基础相符合。


       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名片”,临港集聚着大批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企业。官方数据显示,临港诞生了核电、汽车、航天航空、集成电路等领域多项“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产品。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便是“临港制造”;上海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亦落户在临港。


       “临港根据自身高端装备产业的基础,结合国家战略和新兴技术的发展需求,建设‘2+3+4’新的产业体系布局。”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2+3+4”即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2个先导产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与高端智能装备3大支柱产业;本地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和循环经济4大新兴产业。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新片区的定位不仅是“试验田”也是“特殊经济功能区”,因此除了制度创新,新片区还需体现新旧动能转换。


       “新片区要针对国家发展‘卡脖子’的高新领域开展大胆试点。”孙元欣认为,在此层面上,临港本身的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在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对交通与通信便利程度有着较高要求,优良的港口更是自贸港发展的基础。而这些正是临港得天独厚的优势。


       临港位于上海市东南角,地处杭州湾与长江口交汇处,距离上海市中心约75公里,北邻浦东国际机场,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有人以“五龙汇聚”形容临港的交通优势,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五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孙元欣认为,港区联动不仅可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提供极大便利,依托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洋山深水港,临港在发展港口产业、海洋经济领域也拥有强大优势。


       当日公布的《方案》中便提出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


       “在新片区当中,现代服务业的开放是很重要的一点。”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离岸金融,还是离岸贸易,如何在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中走得更远,是临港眼下面临的挑战。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新片区设在临港,既有助于实现贸易转型升级,也有助于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全力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