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辱骂求职者“下等人”?用人单位别太飘
面对公众质疑,涉事单位人员虽已道歉,但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不尊重,也将职场中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牛马”这个称呼,本是打工人在压力与困境中,为与自身处境和解而进行的自嘲。这种黑色幽默的背后,是无数职场人对弹性工作制度异化为无偿加班的无奈消解,也是一种带着心酸的自我解嘲,但绝不能成为用人单位贬低劳动者的标签。从人格上看,求职者与招聘方本质上是平等的,这也要求招聘方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文明的态度对待求职者,而不是动辄用侮辱性词汇伤害他人尊严。
我国法律明确赋予了劳动者休息的权利,双休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绝非是企业“施舍”的恩惠。那些长期无视员工合法权益,剥夺休息权,搞变相加班、超长待机等行为,本质上是违法行为。此次涉事单位招聘人员的不当言论,不仅是对求职者人格的侮辱,从更深层次看,也反映出该单位可能存在着对法律漠视的问题。如果用人单位骨子里没把员工当人看,将法律视为可有可无的约束,那么其行为必然会触碰法律红线,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尊重求职者、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一个不懂得尊重员工的企业,即便短期内可能通过压榨员工获得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失去人心。相反,那些尊重员工、保障员工权益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职场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营造良好生态的空间。打工人的自嘲,不应成为用人单位肆意贬低的理由。用人单位只有真正把员工当作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尊严,遵守法律规定,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唐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