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华人消亡史
接上期
再见俄罗斯
相比于华商被没收的财产,华工们的个人积蓄并不丰厚,但也同样难逃法网,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最重要的是携带积蓄回国的通路遭到隔绝。
苏联政府限制财产出境的规定,甚至比战时还要严格:出境者皮衣帽不准超过一件,鱼子不准过一公斤……携带金表或银表一个、结婚戒指一个,其他银制品每种不得过一件……申请携带外币期、汇票及金属、宝石等物,总价值不得超过 300 卢布。
实际执行中,边境官员往往不准携带任何贵金属和现金出境,华侨出境时还必须接受裸体检查,尊严尽失。
也有少数勇敢侨胞,带上打工所赚积蓄,利用漫长的国境线,翻山越岭,悄悄回国,只是难免有人惨遭边防哨兵射杀而登上新闻。
肉身携带财产跨境之路不通,能不能通过汇款解决问题?
答案是不行。苏联实行严格的外汇管控,每个地区每月对外汇款的总数有限,且有限的汇款额度往往被政府机关人员内部消化,比如有 10 万华侨的伊尔库茨克,每月向外汇款总数不得超过 500 美元,均摊到每人才 0.5 美分。
华工勤劳致富、回乡安宅置业的梦想,至此已经彻底破灭。
不过,只要下定破财免灾的决心,这一时期的华侨仍能全身而退。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政局和对外关系的变化,国内排华的声浪越发激烈。
1926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开会决定:必须采取所有可行的措施,禁止中国人和朝鲜人流入苏维埃领土。
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爆发,又导致了中苏全面冲突,苏联当局随即开始全面排华,同年即在远东大规模搜捕清洗华侨,仅海参崴一地就逮捕七千人以上,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则被押九百六十人,赤塔被捕华侨也有至少1600人。
和同时代苏联的其他囚犯一样,被捕华侨处境极为凄惨,毫无人身保障,有些每人每日仅给黑面包一片,甚至因饿而自缢者殊众。
还有些被捕者被发配修筑铁路,工作稍缓,即遭鞭挞。
中东路事件后的大逮捕只是个开始,整个1930年代,随着斯大林大清洗运动的扩大,远东地区包括中国人在内大量的移居民族都成为了重点清理对象。
在1931和1937年的两次大规模抓捕和驱逐行动中,整个远东包括华人、朝鲜人在内的移居民族至少有33万人被定罪判刑,这些人被强制西迁,流放至寒冷的西伯利亚,或者进入古拉格接受劳动改造。
苏联政府的排华政策极见成效:1926年苏联官方人口调查中,有10万中国人留在苏联,远东地区有7万人;到1937年,全苏华人仅剩38527人,远东地区只有24589人,相当于1926年的三分之一。
到了1940年代,俄国远东地区华人已经销声匿迹,这个经历过沙俄和内战冲击而幸存的群体,终于在苏联政府的强大执行力下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