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都应多一些“今天就要办”的作风
文/《华夏早报》首席评论员 董哲
“不要明天,今天就要办。”这是2月23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走访了解非新冠肺炎患者看病就医工作时,当着排队买药的老百姓的面,对身边随行官员说的斩钉截铁的一句话。这句话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喝彩。
据长江日报2月25日报道,2月23日,王忠林采取调研与“四不两直”暗访结合的形式,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走访了解非新冠肺炎患者看病就医实际情况。经过黄石路的汉口大药房时,王忠林看到,排队购药的市民队伍排得很长,遂下车询问。刚下车,就有市民走上前来反映:早上五点半就来取号排队,昨天也来了,还是没有买到药。还有市民说,自己母亲是癌症患者,已经停药十几天,网上买不到,其他药店也买不到,来到这里,还需要社区证明文件才能买,自己来来回回跑了几天。
“您别着急。”王忠林一边向群众致歉,一边叫来随行的武汉市医保局、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严厉批评道:“群众母亲断药十几天,换谁谁不糟心?这些情况,不要我一问你们就说知道,一干就不知道。”
当相关负责人答复“重症医保卡网上支付目前有一些问题,明天可以解决”时,王忠林马上指示“不要明天,今天就要办。”
“我们需要这样关心民生问题的好书记!”“有这样肯深入基层,雷厉风行的好书记,武汉人民的春天来了!”武汉市民纷纷为新书记王忠林点赞。王忠林从山东急调武汉的这些天,给武汉疫情防控局面带来的改变,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不仅仅是武汉需要这样的“好书记”,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都需要这样的“好官员”。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多年来集“慵懒散滑贪”于一身,不敢担当,不愿作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问民生,罔闻民意;遇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敷衍了事,马虎塞责;光做“太平官”,不当“勤务兵”,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瞎指挥,乱决策;以文件代替贯彻,以开会代替落实,忙于文山会海;只尚空谈,不干实事,汇报材料甲乙丙丁,纯属纸上谈兵;照搬照抄上级精神,对其他单位的工作方案实行“拿来主义”;应付检查,光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以“集体讨论”为名,推卸责任;办事图方便、走捷径,热衷于形式主义;略有风险的事,不干,承担责任的话,不说,哼哼哈哈,稳坐官位;笃信“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思进取,不为人先;以“形象工程”揽功,对“民心工程”漠不关心;推诿过错,把板子打在副手和下属身上,从不找自身责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们都有过与政府部门或官员打交道的经历,有时候老百姓去办个什么事,有些部门本来当天就能解决的,他非要让你等几天;有时候老百姓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吧,明明当时就能答复的,他也是说“等我们向领导汇报之后再回复你”。要么就是“这事我不太清楚”,要么就是“我们再研究研究”。等到有人搭理你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花儿也早谢了。
所以说,有过此等遭遇的人都会为王忠林这种“今天就要办”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叫好,都会希望自己遇到的官员都是“王忠林”。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需要的是有担当、肯做事、做实事的官员;需要的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官员;需要的是愿意深入基层,体察民间疾苦,解决民生问题的官员;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官员。那些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官员,那些我们“明天办”和“正在处理”的官员,那些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官员,多向人家王忠林和那些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领导干部学学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真正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就一定要多往基层跑,弓下身子,放下架子,实打实,接地气,不搞花里胡哨,察实情说真话,出实招办实事,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有了实事求是的好作风,做事还要雷厉风行,敢做敢为,作风硬朗。遇事“打太极”,拖拉推诿的习气千万要不得。
现在,在一些地方,“打太极”的形式主义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官员身上存在;“明天办”和“正在处理”还常常挂在一些官员和工作人员嘴边。这些人中,没素质的官威附体,极不耐烦,有素质的虽笑脸相迎,但他们都有着“万能的理由”,常常以“系统在更新、领导不在、上级没有相关规定”等理由推诿,以“正在办理”来搪塞,“忽悠”群众,长此以往,透支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度,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不担当不作为”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现实中,“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还真不少。这些官员,并非没有办事的能力,没有谋事的智慧,而是背叛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缺失了执政为民的定力。“不担当不作为”的官员手中把持着公权力,却对党和人民交付的责任不担当,对党和人民交办的任务不作为,甚或以公权力来换取一己私利,由懒政怠政逐渐滑向了贪腐渎职。
官员还有一个名字叫“干部”。何为“干部”?“干部”就得“干”字当头,岂能尸位素餐?官员的“作为”是“干”出来的,官员的“担当”也是在“干”的过程中体现的。不“干”何来“作为”?不“干”何以“担当”?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喊在嘴里的口号,更应是实打实的具体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好每一件事,正是检验每一位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为什么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些“明天办”而不是“今天就要办”的领导干部呢?究其原因,还是他们为民为公的心不够彻底,是“只唯上、不唯下”的官本位心态在作祟。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危难险急问题绕道而走的“慵懒散拖”病症。遇到棘手问题或者上级领导责问,就会千方百计地“推拖”,想方设法地“回避”。为什么就不能像王忠林那样“今天就要办”呢?
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官员无作为也是腐败,你占着位置不干活也是腐败。”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整治“为官不为”现象,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这一顽症的具体原则、实施方法和基本要求,为问责“不作为”领导干部提供了制度依据。根据《规定》,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的领导干部以及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或出现较大失误的领导干部,一旦被认定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必须及时予以调整。
问责制度和规定有了,问责行动就要落实起来。积极作为乃本职,为官不为就是失职。治理不作为不担当,不仅要让不干事不作为者没有容身之地,更要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干事者。一边铁腕整治“为官不为”,一边坚决鼓励中流击水,打出“组合拳”,形成“双保险”,最终在全社会形成敢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
从作风见本色,以实干论英雄。老百姓都盼望着各级党委政府都能规范权力运行,增强服务效能;领导干部都能有“今天就要办”的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尽心尽力为民。
“不要明天,今天就要办。”这是2月23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走访了解非新冠肺炎患者看病就医工作时,当着排队买药的老百姓的面,对身边随行官员说的斩钉截铁的一句话。这句话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喝彩。
据长江日报2月25日报道,2月23日,王忠林采取调研与“四不两直”暗访结合的形式,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走访了解非新冠肺炎患者看病就医实际情况。经过黄石路的汉口大药房时,王忠林看到,排队购药的市民队伍排得很长,遂下车询问。刚下车,就有市民走上前来反映:早上五点半就来取号排队,昨天也来了,还是没有买到药。还有市民说,自己母亲是癌症患者,已经停药十几天,网上买不到,其他药店也买不到,来到这里,还需要社区证明文件才能买,自己来来回回跑了几天。
“您别着急。”王忠林一边向群众致歉,一边叫来随行的武汉市医保局、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严厉批评道:“群众母亲断药十几天,换谁谁不糟心?这些情况,不要我一问你们就说知道,一干就不知道。”
当相关负责人答复“重症医保卡网上支付目前有一些问题,明天可以解决”时,王忠林马上指示“不要明天,今天就要办。”
“我们需要这样关心民生问题的好书记!”“有这样肯深入基层,雷厉风行的好书记,武汉人民的春天来了!”武汉市民纷纷为新书记王忠林点赞。王忠林从山东急调武汉的这些天,给武汉疫情防控局面带来的改变,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不仅仅是武汉需要这样的“好书记”,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都需要这样的“好官员”。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多年来集“慵懒散滑贪”于一身,不敢担当,不愿作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问民生,罔闻民意;遇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敷衍了事,马虎塞责;光做“太平官”,不当“勤务兵”,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瞎指挥,乱决策;以文件代替贯彻,以开会代替落实,忙于文山会海;只尚空谈,不干实事,汇报材料甲乙丙丁,纯属纸上谈兵;照搬照抄上级精神,对其他单位的工作方案实行“拿来主义”;应付检查,光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以“集体讨论”为名,推卸责任;办事图方便、走捷径,热衷于形式主义;略有风险的事,不干,承担责任的话,不说,哼哼哈哈,稳坐官位;笃信“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思进取,不为人先;以“形象工程”揽功,对“民心工程”漠不关心;推诿过错,把板子打在副手和下属身上,从不找自身责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们都有过与政府部门或官员打交道的经历,有时候老百姓去办个什么事,有些部门本来当天就能解决的,他非要让你等几天;有时候老百姓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吧,明明当时就能答复的,他也是说“等我们向领导汇报之后再回复你”。要么就是“这事我不太清楚”,要么就是“我们再研究研究”。等到有人搭理你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花儿也早谢了。
所以说,有过此等遭遇的人都会为王忠林这种“今天就要办”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叫好,都会希望自己遇到的官员都是“王忠林”。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需要的是有担当、肯做事、做实事的官员;需要的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官员;需要的是愿意深入基层,体察民间疾苦,解决民生问题的官员;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官员。那些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官员,那些我们“明天办”和“正在处理”的官员,那些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官员,多向人家王忠林和那些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领导干部学学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真正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就一定要多往基层跑,弓下身子,放下架子,实打实,接地气,不搞花里胡哨,察实情说真话,出实招办实事,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有了实事求是的好作风,做事还要雷厉风行,敢做敢为,作风硬朗。遇事“打太极”,拖拉推诿的习气千万要不得。
现在,在一些地方,“打太极”的形式主义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官员身上存在;“明天办”和“正在处理”还常常挂在一些官员和工作人员嘴边。这些人中,没素质的官威附体,极不耐烦,有素质的虽笑脸相迎,但他们都有着“万能的理由”,常常以“系统在更新、领导不在、上级没有相关规定”等理由推诿,以“正在办理”来搪塞,“忽悠”群众,长此以往,透支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度,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不担当不作为”的危害是无比巨大的。现实中,“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还真不少。这些官员,并非没有办事的能力,没有谋事的智慧,而是背叛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缺失了执政为民的定力。“不担当不作为”的官员手中把持着公权力,却对党和人民交付的责任不担当,对党和人民交办的任务不作为,甚或以公权力来换取一己私利,由懒政怠政逐渐滑向了贪腐渎职。
官员还有一个名字叫“干部”。何为“干部”?“干部”就得“干”字当头,岂能尸位素餐?官员的“作为”是“干”出来的,官员的“担当”也是在“干”的过程中体现的。不“干”何来“作为”?不“干”何以“担当”?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喊在嘴里的口号,更应是实打实的具体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好每一件事,正是检验每一位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为什么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些“明天办”而不是“今天就要办”的领导干部呢?究其原因,还是他们为民为公的心不够彻底,是“只唯上、不唯下”的官本位心态在作祟。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危难险急问题绕道而走的“慵懒散拖”病症。遇到棘手问题或者上级领导责问,就会千方百计地“推拖”,想方设法地“回避”。为什么就不能像王忠林那样“今天就要办”呢?
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官员无作为也是腐败,你占着位置不干活也是腐败。”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整治“为官不为”现象,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这一顽症的具体原则、实施方法和基本要求,为问责“不作为”领导干部提供了制度依据。根据《规定》,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的领导干部以及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或出现较大失误的领导干部,一旦被认定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必须及时予以调整。
问责制度和规定有了,问责行动就要落实起来。积极作为乃本职,为官不为就是失职。治理不作为不担当,不仅要让不干事不作为者没有容身之地,更要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干事者。一边铁腕整治“为官不为”,一边坚决鼓励中流击水,打出“组合拳”,形成“双保险”,最终在全社会形成敢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
从作风见本色,以实干论英雄。老百姓都盼望着各级党委政府都能规范权力运行,增强服务效能;领导干部都能有“今天就要办”的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尽心尽力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