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汛情“夹击” 中国经济继续“收复失地”
中国官方14日公布7月份经济成绩单,多项主要指标持续改善。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的话说,中国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复苏态势。
翻看这份新鲜出炉的成绩单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两大特点。首先是经济稳定恢复,各领域继续“收复失地”。
在生产方面,稳中有升态势持续巩固。从工业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上月持平;从产品和行业看,有六成产品和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等支柱型行业增长明显加快。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亦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表现是在克服汛情不利影响基础上取得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对工业增加值增速形成较大拖累,主要由于南方多发暴雨,洪涝灾害影响了相关工业生产。但当月制造业增加值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加值形成支撑。
受疫情冲击更加明显的需求端也逐渐改善。从消费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今年来首次转正。从投资看,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注意到,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降级、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中国线下销售正逐步回暖。7月份,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健增长,化妆品、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明显。尤其政策优惠鼓励带动汽车需求全面回升,7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长12.3%,为2017年以来次高增速。
更重要的是,“收复失地”的同时,中国经济还在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提高增长质量。
7月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9.8%、13%,均明显快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7%,同样快于整体服务业增长。这反映出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态势并未改变。
与此同时,各类发展新动能亦在成长壮大、积蓄能量。疫情冲击下,中国网络销售、互联网教育、医疗等快速发展,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比1-6月份加快;包括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在内的许多新产品增势强劲。
不过,尽管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加之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并存,中国发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看来,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仍是外部不确定性,但积极一面是二季度以来贸易状况均好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稳中回暖趋势已经明确,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望加快,全年经济将呈前低后高态势,下半年工作重点在于宏观政策落实。
谈及具体政策方向,温彬给出三个关键词:聚焦重点、优化结构、防控风险。他建议,有关方面应提升政策前瞻性、精准性和引导性,特别要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继续提供精准普惠支持,促进企业减负、居民增收,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