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开年招工热 花式引才破用工之困

       口罩包装袋印上招工信息,赠送过往求职者;工程师亲自“坐镇”,只为让求职人才找到共同语言;开出以往的三倍薪资,用“真金白银”吸引注意……春节一过,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多地纷纷为招工使出各样招式。


       花式引才背后,显示出民企较大的人才缺口。绍兴嵊州的一组数据足以看出民企缺人之程度: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820家重点用工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春节后企业缺工的有360家,预计缺工人数8226人,主要缺工工种为技术工、普工及操作工。


       浙江盛泰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沈萍坦言,公司面临着织造、染色等一线操作技工岗200余人的空缺,“由于纺织这一工种较特殊,新员工至少要经过三个月培训才能上岗,而技能熟练的工人则很难招到。”


       “我们订单排到了2021年下半年,现在员工缺口还有三分之一。”台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人事经理许明(化名)告诉记者,为招到更多的员工,公司把普工薪水上调了8%,“合适的员工难找,技术型人才更是‘抢手货’。”


       除了一线工人,中高层次技能人员也是民企招聘的“香饽饽”。中国-慈溪长三角技术工人大型招聘会上,宁波航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发出了招聘36名工程师的需求。“我们今年增设了年休假,还专门让机械设计工程师亲自坐堂招才,方便和求职的技术人才找到共同语言。”该公司负责人说。


       技能人才抢手的原因不难解释: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趋于稳定,经济势头发展良好,民企订单激增,生产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劳动力和就业岗位供需之间的不匹配现象近年来逐渐凸显。宁波市人大代表杨备训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下,高素质产业工人出现了结构性短缺,企业处于“低层次人员招工难,高层次人才招聘难”的困境中。


       实际上,浙江多地已在探索创新举措以破局。譬如,慈溪、北仑、玉环等地推出海量招聘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推介数万个岗位。


       常规招聘操作外,浙江还利用第三方机构,用一张人力资源覆盖网将引才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我们鼓励中介机构助企招工,给予输送首次来宁波就业人员的专业机构最高50万元人民币职业介绍补贴。”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所谓“功夫在平时”,春节后的“抢工热”考验的更是人才资源的积累。2020年复工复产期间,宁波赴四川、贵州、云南等10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及下辖市县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如今,这一精准劳务协作模式得以在浙江省推广。


       但“招进来”并非一劳永逸,如何“留得住”更考验地方政府。


       对此,杨备训建议职能部门制定一线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企业培育“制造工匠”“首席技师”,探索劳动、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促进产业工人由劳力型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