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担保业整体崩盘 已然成为第二个温州
在河南省会郑州,担保业也已崩盘。近两个月来已有近百家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一批批的投资者打着横幅、走上郑州或上访、或堵路,或游行、甚至有跳楼、上吊轻生者,形势严峻,危机四伏。
郑州担保业不仅正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已开始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郑州之乱 祸起担保
郑州担保业在河南起着引领、示范、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且规模和“郑州模式”也备受全国同业关注。
据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的数据显示,河南的担保公司从2007年的100多家飙升至2011年底的1640多家,注册资金约为570亿元,从业人员约有4万多人。仅郑州市就有各类担保机构500多家,占河南省总数的44%,注册资金总额达到338亿元。
今年以来,郑州担保业乱象频频见诸报端。随着“诚泰、圣沃、宝银、宝源、中纳、欧陆、笑开颜、大河、诚通、新通商等上百家担保公司相继资金链断裂,发生挤兑现象,郑州担保业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所谓的“郑州模式三日代偿”更成为一句空话,诚信危机笼罩着整个郑州担保业,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有可能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
郑州担保业不仅正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已开始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普通家庭 受套深重
李林芳是河南南阳人,大学毕业后随男友在郑州某公司上班。三年来小两口省吃俭用积攒了13万元,父母又给添一点凑了20万,准备交房子首付。小李所在的公司与河南欧陆投资担保公司在一个楼层,看到公司墙上悬挂着各级政府的奖牌,还有当地领导给欧陆的题词,便将20万以2分5厘的月息交给欧陆公司理财,还签了一份三方合同。
当月便拿到了担保公司给的利息4800元,小两口商量着准备放一段时间后,交个首付,减轻一点负担。然而,没想到第二个月还没到期,公司就兑不出钱来了,三个月过去,小两口还是一分钱也没拿到,更为着急的是担保公司负责人也不见了,担保公司也是人去楼空,无奈他们只好随着其它客户一起去监管部门讨要说法。从郑州市中小企业局、到省工业信息化厅、从区政府信访局到市信访局,从市公安局、再到市经侦支队、再到区经侦大队,一趟躺下来一无所获。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要回自己的钱,只好与其它客户一起上街堵路,没想到公安局以妨碍交通罪,将小两口双双拘留,在看守所住了五天后被放了出来,钱没要回来,还被拘留5天,小两口天天在家以泪洗面,情绪已濒临崩溃。
比起郑州的小李两口,新乡的张爱国更为不幸,看到当地媒体上天天宣传投资担保公司的事情,经过咨询他选择了郑州一家投资担保的“房生钱”项目理财,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出来50万,交给担保公司,每月拿点利差。没想到,过完”十一担”保公司就出事了,出事后,他一趟躺的往郑州跑,两个月过去啦,钱也没要回。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以跳楼方式引起政府关注,没想到刚上楼顶却被郑州市公安局以破坏公共安全罪刑事拘留。出事后因为要钱奔波上访影响了工作,被单位开除了。
他不解的问记者,这些担保公司不都是经过河南省工商局注册、河南省工信厅备案、郑州市中小企业局层层审批过的吗?出事了怎么能都不管呢?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张爱国现在已经成为为职业的上访者。
多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之所以将资金投入担保公司,是因为担保行业是这两年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
据郑州市中小企业局原局长杨虎林介绍,仅今年1-11月,郑州担保业就累计为郑州市43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5100多笔,累计担保余额达180亿元。
18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郑州一家担保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每个客户投入10万元用于担保公司理财,那么这就意味着仅郑州市就有18万个家庭和担保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据记者调查,目前资金链已经断裂的担保公司应在半数以上,如果站在河南全省的角度来看,这个数据还要增多一倍多。
郑州模式 完全异化
在人们的印象中,担保公司是服务于银行,帮需要资金的企业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但在河南,这仅是担保公司业务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担保公司安排借款人和放款人直接对接,由担保公司作保,签署一份三方合作协议。放款人直接将钱按照协议约定借给借款人。如果协议约定还款时间到了,借款人没有能力偿还,将由担保公司按照协议无条件代为偿还。这也就是所谓的“郑州模式”。
从理论上来讲,郑州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放款人的利益,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但事实上,“郑州模式”在操作中早已被异化。这种融资模式已经变成了担保公司高息诱惑下的“吸金大法”。
以河南欧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例,我们来看看所谓的’郑州模式”的投资担保光环下的疯狂骗局。
郑州威卓光能集团公司下设郑州增奇新钢铁有责任公司、河南永恒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卫辉钟利晶硅有限公司、河南欧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控股公司或子公司。河南欧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郑州威卓光能集团公司作依托来融资。投资者通过与威卓光能集团下的这些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如果这些公司到期还不了钱,就有欧陆担保公司代偿。
其实这些公司都是“空壳”。郑州增奇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背负多起法院判决欠帐不还的“赖皮公司”;卫辉钟利晶硅有限公司是一个还没建成投产的半拉子工厂;号称注册资金6千万元的河南永恒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一个成立于2011年6月,租赁郑州增奇新钢铁有责任公司房子的“空壳公司”。
欧陆担保公司为了诱骗公众,“扯虎皮,拉大旗”,不仅请有关领导为其“振兴欧陆”题词,请当地媒体为其报道,并有多家政府单位授予的“诚信企业”、“最具影响力的担保公司”等称号,这些“光环”欺骗了上至大学教授、下到诸如小李两口、张爱国等众多的普通群众。据统计,仅欧陆公司一家成立一年多来已集资超20亿,资金缺口超过6亿元。导致上万个家庭出现经济危机。
监管失控 乱象丛生
针对河南省担保公司混乱状况,河南省工信厅宣布:从2010年12月1日起,到2012年3月31日,全省将暂停担保机构的设立,备案工作。同时,河南省工信厅还宣布了“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格认定”的五项条件。其中第3条:去年以来与银行开展有融资性担保业务1亿元以上或银行授信1亿元以上。没有资格就敢做1亿元银保业务。这不是鼓励非法经营吗?
“政府的整顿治理不论从文件上还是行动上,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10月21日下午,一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证照管理入手没用,因为证照不是护身符,关键要有行业标准和真正的监管。没标准就无据可依,所以(政府)只能到处救火”。
在遭挤兑最严重的郑州煜鑫泰担保公司,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厅颁发的的备案证还挂在墙上,记者看到,发证日期2011年8月28日。从领证到出事不到两个月,该公司就已融资超过5亿,同样在郑州华珠担保公司,备案证上的发证日期是9月12日,截止到10月13日出事一个月内,华珠担保已集资超过1亿5千万元。
“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活动的很多公司,当初就是花钱找代办公司注册的,代办公司根据注册资金的多少收取费用后,很快就会将有注册资本金的担保公司营业执照搞定。”业内人士李先生对记者说,“鱼龙混杂的(担保公司)那么多,本来他们就是混入行业的,不干违法的事没法活下去,而政府也放纵了,出事是正常的”。
力挽狂澜 亡羊补牢
这些担保公司的钱都到哪里去了,拿欧陆担保为例,欧陆担保共集资所得23个亿,其中借到企业的只有不到一个亿,大部分都被负责人以各种名义挥霍掉,大部分用于对当地领导行贿,在郑州市对欧陆公司的审计报告当中,记者清楚的看到欧陆担保仅用于办证一项就花去了230万。就这个230万去向何处,相信只要公安机关切实履行职责,不难查个水落石出,然而郑州公安自介入欧陆公司三个月以来,不仅没有帮助广大客户追回一分钱,反而针对有正当诉求的客户不是打压就是拘留,即不还款,也不立案,这样的态度不仅对那些非法的担保公司是一种纵容,对那些尚有兑付能力的担保公司也是一种暗示,郑州政府的态度不仅使郑州所有的担保公司现在都停止兑付,更可笑的是,主管担保公司的郑州市中小企业负责人在郑州担保业出现大面积的难以兑付的11月份,竟然调任郑州物价局局长,这样的调任令人匪夷所思。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市出事的担保公司在百家以上,仅欧陆担保公司一家就牵扯至少3000个家庭,自2011年10月份出现兑付潮以来,即使有兑付能力的公司也停止兑付,他们都在观望,观望政府对于担保公司的处理态度,虽然郑州市针对这些问题严重的担保公司派驻了工作组进驻,但因为工作组的人员都是从政府各个部门抽调的,不仅不懂担保,而且对客户的合理诉求也难以满足,出于对客户的同情,很多工作组成员对担保公司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他们认为,政府应尽早对一些不法的担保公司硬起手腕,该立案的立即立案,有偿还能力的出台严厉措施督促其尽快偿还。否则最后受害的就只有普通百姓。
对担保业的快速扩容、膨胀呈跨越爆发式增长,到今日的全面爆发,濒临崩盘,主管部门对目前担保业发生的问题有何感想?是否需要反思当初决策和事后监管是否存在过错?预防监管措施是否科学到位?行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是否心中有数?审查审批是否流于形式。大批担保公司出事后,是否有得当的应对措施?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与关切。
今年,温家宝总理赴温州调研民间借贷情况时强调: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
做正确的事永远不晚。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已经异化的濒临崩盘的“郑州担保模式”,当地政府能否高度重视,力挽狂澜,我们将继续关注。█记者 龚德贤
原发于2012年5月21日《华夏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