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群体不应被边缘化,更不应被就业市场遗忘
张小山怀念此前的岁月,最高峰时,他所在的快递站点有一百多名聋哑快递员,大家在一起大幅度地打着手语交流,整个快递站点只有他们能够懂得彼此。而他所在的那家叫“吾声快递”的站点,因为组建了全国首支聋哑人快递队伍而被广泛关注,媒体也纷至沓来。但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年8月15日,“吾声快递”宣布停业。原来的老板明确表示不再涉足快递行业,聋哑快递员也纷纷离场,现在仍在坚持做快递员的,只剩下张小山和另一位聋哑人。(11月15日 《新京报》)
毋庸置疑,平等就业是残疾人的权利,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逐步推进的重要突破口。新时代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决不能让残疾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掉队。然而,实际与构想间横亘着一道难以忽视的鸿沟。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2019年我国在劳动年龄内的2000多万持证残疾人中仅有855.2万残疾人实现就业,遑论实际残疾人就业率。
诚然,“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一定成就,但残疾人就业前景依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社会偏见是残疾人就业路上最大的阻碍。中国首位聋人律师谭晶曾在采访中提到,她的一位学长学业优秀、简历丰富,但当公司得知他是聋人后却毫不犹疑拒绝了他。一方面,企业过低评估残疾人的能力,单方面认为其无法提供与健全员工相匹配的价值,即使残疾人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也将他们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企业大多以利益为出发点,而招聘残疾人往往意味着成本高,包括无障碍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和管理沟通的隐性成本,为了节省成本,于是企业宁愿多交纳残保金却有意规避招收残疾人。
仅因对残疾人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难管理的刻板印象便脱口而出“干不了”“你不行”“算了吧”是企业招收残疾人的傲慢与偏见,但打破固化思维和观念壁垒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现下促进残疾人就业仍然需要政府的扶助。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国家对不断推进“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这一重点任务作出了指示。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制定企业优惠政策是为残疾人开拓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残疾人进入培训机构适应就业新形势,提高自身技能是走出就业困境的根本之道,残疾人群体也应把握方向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8500多万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不应被边缘化,更不应被就业市场遗忘。鼓励沉默的残疾人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帮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实现平等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残健”融合才是这个社会正常的形态。█蔡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