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管要靠下笨功夫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共建有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81座,如果全部巡检一遍,按目前的人手需要近10天的时间,监管力度明显不够。特别是有的将这些设施的运维委托给第三方,表面上有人管了,但部分第三方公司为谋取不当利益,存在偷停设备的情况。综合考虑,区环保局在每个设施上绑定了单个或多个摄像头,实时上传图像并存储于阿里云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就可查看各站点的运行情况,下达处置指令。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是一个必经阶段。本来,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自投产之日起就要严格行为自律,实现达标或按许可证排放。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事业单位的污染防治工作欠帐较多,一是根本就没有配套的硬件,二是安装了设施也不正常运行,特别是利用夜间偷排,使监管部门防不胜防。


       纵然有千万个理由可以辩解,但无论哪个企事业单位都不能无视他人或公共环境权利而只管自己赚取利润,企事业单位防治污染是必答题,没有其他选项。但在这个艰难的转变过程中,监管成本相当高,工作压力也特别大,还需要法制力量的配合,通过严厉打击形成舆论氛围,促使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提高认识,自觉履行减排的主体责任。


       对国内大量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外国同行普遍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身边的企业都是不敢冒着破产的风险和法律捉迷藏的,治污设施建成后,也是很自信的双手一摊,我用的是目前最好的技术,大家都可放心了。国内企业终究是要走上这条道路的,当前需要多管齐下,尽快缩短进程。


       监管是重要手段,要靠下笨功夫,盯紧排污环节和治污设施。一方面,精兵强将直奔现场,如“清废行动2018”,3000多人历时8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78个设区市的固废倾倒问题进行“点穴式”督查,消除了一大批历史存量;另一方面,象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一样采用高科技,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向污染宣战无疑是正义的事业,但由于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在推进过程中同样会遇到阻力,对此要有清醒的判断,用正确的方式化解矛盾,使正义少走弯路,及早到达。特别面对各种非议,既要保持定力,也要掌握应对技巧,使生态环境监管始终有力量。█刘平安 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