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曝光:污水直排、水体黑臭,淮安水环境问题突出
4月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在通报新一批督察典型案例时指出,淮安部分区县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溢流现象多发,水环境问题突出。
位于江苏省中北部的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域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就位于淮安境内。相传,大禹曾在这里治水,“淮水安澜,淮水永安”,淮安市名即源于此。
早在2014年,一则“淮安居民现场跪求环保局长治理河道污染”的新闻就曾刷屏社交媒体。
可以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却没想到如今淮安会因为水环境问题备受困扰。
水体黑臭问题突出
据督察组通报,淮安市部分区县生活污水直排现象较为普遍,水体黑臭问题突出,一些重要河流在汛期水质明显下滑。
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淮安市盐河城区段约3公里河道内有5个雨水排放口晴天直排污水。
相关视频、图片显示,乳白色的污水通过雨水口直接流入盐河,在河面形成明显污染带。仅这5个排污口,每天入河污水量超2000吨。
与此同时,督察组还发现,淮安市建成区内水体黑臭问题突出。2021年淮安市对建成区51个水体开展季度性监测,有27个水体出现黑臭情况,其中文渠四个季度监测结果均为黑臭,洪福河三个季度监测结果为黑臭。
此外,督察组还抽查了清江浦区清安河、洪福河,采样监测显示均为黑臭。
同时,由于区域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河流两岸环境整治力度不够,大量污水垃圾在排涝泵站和涵闸上游蓄积,淮安市国省考断面上游支流支浜水质较差。
2022年3月,当地有关部门对国省考断面上游10公里范围内排涝泵站和涵闸拦蓄水体监测显示,76个采样点位中Ⅴ类、劣Ⅴ类占比达21%。汛期大量污水随雨水下河,严重影响下游水质。
调查还发现,淮安市建成区生活污水日产生量约51万吨,但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44%。
据新华社报道,淮安市的水污染问题与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处理能力跟不上需求有关。
以盐河城区段为例,淮阴区东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满负荷运转,二期工程项目仍在建设中,污水无法接入。
同时,淮安的后期运维监管同样存在“漏洞”。
据悉,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就有群众举报淮安区林集镇污水处理厂空转。此次督察发现,当地虽对损坏污水管网进行维修更新,但后续管理不到位,又有多处出现破损,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依然偏低。
督察组认为,导致淮安市出现上述问题,是由于部分区县对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水环境治理还有明显差距。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针对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他们“诚恳接受,照单全收”。
这位负责人称,淮安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攻坚压力依然艰巨繁重,高质量发展仍然矛盾叠加、困难重重。”
转型发展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淮安2021年GDP总量达到4550.13亿元,以10.0%的增速处于江苏省第二。
但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淮安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淮安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稳固依然是淮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早在2014年,一则“淮安居民现场跪求环保局长治理河道污染”的新闻就曾刷屏社交媒体。
淮安市清浦区柴米河为区域内主要排涝河道,河道两边住着大量居民,但河道黑水横流,臭气熏天,常年散发阵阵怪味。
在当年政风热线省市联动直播走进淮安的活动中,住在河边的陈女士带着一瓶来自柴米河的污水样本走进直播现场,并当场向环保局局长下跪,请求尽快治理柴米河污染问题。
所幸近些年柴米河在实行河长制的同时,严抓沿线控源截污,开展支干河道疏浚,河道管护取得了初步成效,断面水质基本实现了稳定达标。
但环境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
2020年1月,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访调查发现,位于淮安市工业区的红旗河、清安河等部分河道,存在工业废水入河、河道整治工作不彻底,出现“返黑”现象。
当年3月,还有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淮安市淮安区一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含有重金属汞,对周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
有分析认为,虽然近些年淮安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实际上,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背后,淮安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究其缘由,当地政府认为,当前淮安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压力较大。
前述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淮安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一方面,主导产业还在培育当中,加快发展的任务较重;另一方面,现有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发展压力较大。
“‘十四五’淮安国省考断面增加至57个,治水任务更加艰巨。此外,湖泊水质改善难度较大,航运功能影响水质,水资源调度受到限制,环境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提升。”这位负责人说,淮安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并不小。
与此同时,淮安还面对着汛期上游污水下泄压力。淮安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汛期上游河南省、安徽省污染物随初期雨水和洪涝水下泄入洪泽湖,造成淮安市主要供水水源洪泽湖水质极易波动,溶解氧、氨氮等指标超标现象时发。
据了解,2018年8月上游污水下泄入洪泽湖,造成地方2.5万人受灾,水产受灾面积9.2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34亿元。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维宸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督察组对淮安水污染通报,并非个案,在全国其他地区也一定不同程度地存在。
“受种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牺牲环境无所谓的思想影响下,本来可以采取手段通过控制其生产量、控制其排放量来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但在GDP作为衡量地区发展水平主要要素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促使企业去选择经济,而忽视社会和环境。”张维宸说。
“不能久病成疴再就医”
具体到淮安,针对此次督察组反馈的问题,淮安市生态环境局认为,主要与淮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关。
具体表现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处理能力跟不上需求和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不到位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十三五”以来,由于江苏省内苏南、苏中、苏北财力悬殊,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差异。
特别是地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差异明显,淮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44%为苏北平均水平。
江苏省日前发布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作为“补短板”的重要任务,提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苏南地区88%、苏中地区75%、苏北地区70%,全省平均80%”的目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淮安的生态环境其实较过去已经有了长足改善。
近些年来,淮安已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建设大运河、白马湖、洪泽湖等市级河湖,2021年淮安市国省考断面Ⅱ类水比例苏北第一,在用水源地水质Ⅱ类水比例达60%。
截至2021年底,淮安28条县级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共消除直排口265个,清淤19.1万方,拆除违章建筑2871平方米。
前述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典型案例曝光后,他们已着手研究编制整改方案,部署整改工作。
“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实施,将重点推进污水收集管网修复和建设,系统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他说。
张维宸说,需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查漏补缺和更新改造,不能再走过去重发展轻环保的老路,应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和工程建设,“不能久病成疴再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