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大学新生报到,学习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52岁的鲁新林,因身体原因去年十月从单位提前退休,备战高考,一次就考上了。网友们在为他点赞的同时,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这么大年纪还去读书,毕业了就该退休了,这个书读的一点用都没有”;“老同志就应该去老年大学,读正规大学纯属是在挤占年轻人的机会,是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调侃讽刺的,认为把大学当成了养老场所,话语间充满恶……
大学的教育资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或者大学的功能又是什么呢?核心不外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开宗明义地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不应该以年龄来限制别人对知识的渴望,学无止境,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社会各方应放下关于年龄的固有成见,保持对待教育与学习的正确态度,营造对大龄学生更友好的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龄大学生的逐渐增多是正常现象。国家教育部门自2001年取消了参加高考的年龄限制,自2014年取消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年龄限制,彻底取消了高等教育的年龄限制。教育与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在不断革新的社会中,保持学习的热情无疑是值得提倡的积极生活态度。“读大学是年轻人专利”“老年人读大学是瞎折腾”的言论,即便不是出于明显的恶意,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自身对大学的认知偏差和思想上的狭隘。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习不该为了某个实用的目的,接受高等教育也不是为了混个学历,社会各界都要提高“知识不足”的紧迫感,保持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是将学习的“重担”放在年轻人身上。再者,即便大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越来越多的他们不失为励志的典型,也是整个社会崇尚知识的明证。
读大学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有时这种梦想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但梦想不灭,希望就还在。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少不读书,老来成器,传为千古佳话。为何同样的事情,到了现在,却得到了质疑?现下,参加高考的年龄限制早已取消,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一个国民享有的合法权利,只要是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大学的,就不应受任何非议。█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