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缺席女儿成人礼引发争议,是谁需要提高共情力?
抛开内容来看,在新闻发布会这种公共性传播场景讲述私人私事是一种越界。新闻发布会是面向全体公民、解释政府或组织重大政策和事件的传播方式,发言人将非公共话题搬上新闻发布会,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新闻发布会本来的属性。这名社区干部本是想表达抗疫人员的辛苦与守望相助,殊不知,“没有出席女儿成人礼”这些内容不是公众关切,发布会是用以传递要闻的,而非个人的演讲台。因此,并非网友共情能力差,而是她的发言占用了公共传播资源,却没有传达大家真正需要的信息。
然而此事件最大的争议点并不是发言场合的边界,而是该干部的发言内容。如今,郑州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前有富士康员工艰难徒步返乡,后有过度防疫政策被通报,共克时坚之时,众生皆苦,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分离和遗憾正是他们的常态,这位干部所讲的感人故事更多是停留在感动自己的层面。诚然,这件事情体现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心,不能选择性忽视干部的担当与作为,但也不可否认她所叙述的内容的确缺乏力量。在一个如此重要的场合发言,选择讲述一件略显苍白的故事,是语言艺术的欠缺呢?还是缺少对群众处境的共情呢?
女儿的成人礼也是重要的,但有太多人经历的事情比错过成人礼更为糟糕,有太多人因为隔离管控,缺席年夜饭、缺席重要的考试、缺席孩子的婚礼甚至缺席至亲的葬礼。在这种对比下,“成人礼”这种带着点小资情结的遗憾离民生疾苦还相去甚远,这些普通民众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艰难处境没有被看到。
既然代表着公职人员的身份,那么在发布会把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是不合适的。特别是作为基层干部,对于民众情绪的感知不应如此迟钝,还需共情最广大群众的处境与心情,真诚地回应社会关切,让公共发言不被滥用,让话筒真正成为替群众发声的传声筒。█庞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