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农刺死城管”案,为何应超越民众偏见?

       4月9日,澎湃新闻发布的一篇新闻,使得“瓜农刺死城管律师作无罪辩护”该话题成为焦点,迅速引发网民广泛讨论。庭审中,当事人王爱文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还是正当防卫,是庭审辩论的焦点。在这里,笔者想引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来阐述观点,“司法要倾听民众的呼声,也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瓜农刺死城管”事件发生在2018年7月18日,瓜农王爱文和弟弟王爱武与城管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城管1死2伤。2019年8月,兰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因案情复杂、疫情影响并且王爱武患有精神分裂症,无受审能力等,直至2023年4月7日,王爱文故意杀人一案一审开庭审理。案件引发关注后,网民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人同情瓜农等贩夫走卒,表达对城管执法严厉的不满,相信司法公正裁判等等,其中有民众朴素的声音,也有事后诸葛亮的冷漠与傲慢。


       有人考虑摊贩的生存问题,反思这件事背后的问题。城管与商贩的矛盾,一个为了工作,一个为了生活,两者冲突酿成了这场悲剧。但商贩和城管,这两个身份标签不是天然对立的。问题的症结之一是,城市管理如何走向合理化、规范化、人性化。


       于此而言,一方面要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以制度为准绳规范城管人员的行为,补齐短板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提高城管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同情心,推动城市功能服务化,建设更多的流动商户疏导区。


       另一方面,要全面净化公民意识,只有商贩和城管两者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对方难处,相互配合工作,这样才能共建文明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如此类似的悲剧或许也会减少,人们对于商贩和城管的刻板印象也或会得以改善消失。


       但很多时候,人们总是站在事后角度进行判断,这是一种“事后诸葛”般的冷漠与傲慢。人们都有发声和质疑的权利,但人总是存在偏见的。但做出公正严明的判决,必须超越这些。有人因为遇到小摊贩缺斤少两,态度恶劣欺诈消费者等行为发出不理智的言论,发表跟此案件没有关联的信息,以偏概全;也有人因为过去城管曾有过的暴力执法等行为,同样发出偏见之声。


       这样的刻板印象往往只会导致许多网民不去就事论事,而是走向极端。■宋妍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