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中的艺术家

       文/曾正伟(甘肃)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帝王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这些艺术家当中,虽然有些人没有留下令人称道的文治武功,他们却因才高八斗而名垂青史。

 

       第一位是南北朝的梁元帝萧绎(508年-555年)。梁元帝是一位喜欢读书、爱好文史的君主。他“聚书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作为皇帝,他是不称职的,甚至是一位亡国之君。但作为艺术家,他是被誉为“才子皇帝”的成功人士。梁元帝从小就博览群书,并做到了融会贯通。他集儒、道、法、墨等百家之长,潜心编撰《金楼子》一书。萧绎不屑于吕不韦、刘安等人利用门客之手作书,而是亲自动手,著书立说。《金楼子》是一本采百家之长的集大成者。上至治国安邦之策,下至庶民求生之方,凡是人间能看得到的,书中均有涉猎。因此,这本书被后世捧为诸子百家中“子”部的典籍之一。在绘画方面,梁元帝也是一种瑰丽灵动的存在。他所画的《职贡图》,真实地记录了前来朝贡的各国人物形象。画面上,不仅有金发碧眼的波斯人,也有披着白布的黑种人。因此,这幅画不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更是研究古代各国朝贡极为珍贵的史料。在诗歌方面,梁元帝也很有建树,《采莲赋》就是其代表作。“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小家碧玉”一词,就由此而来。


       第二位是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李煜一生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诗词的成就最为突出。以亡国降宋为时间节点,李煜的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然处处流露着花间词强赋新愁的习气,但在人物和场景的刻画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后期作品则反映出切齿的亡国之痛,语调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魅力。据王国维《人间词话》载:现存的李煜词作共有三十余首,比较出名的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等,这些词作兼有刚柔之美,在五代词中独树一帜,至今被称作“神品”。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八种技法。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流畅遒劲,犹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他喜欢榜书,以卷帛为笔,挥洒自如,被誉为“撮襟书”。绘画上,李煜以花鸟见长,他画的竹子小巧而灵动,被称为“铁钩锁”。他笔下的林石和飞鸟,也是意境高远,远超他人。


       第三位是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赵佶是一位让人“爱恨交加”的皇帝。一方面他重用奸佞、穷奢极欲,让北宋王朝断送在他的手里;另一方面,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又让人深深折服。在绘画方面,他的花鸟画是国之瑰宝。他作画特别注意构图和意境,其中《腊梅山禽图》、《杏花鹦鹉图》和《芙蓉锦鸡图》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书法方面,他创立了空前绝后的“瘦金体”。现存代表书帖为《瘦金体千字文》,该帖是他22岁时所书,至今仍广受追捧。相比于瘦金体,赵佶的草书更是出神入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草书千字文》布局大气,章法缜密,跌宕多姿,熠熠生辉。运笔中,他常常一笔多字,提按方圆、轻重缓急无不气势磅礴,极富个性;错落捻转、干湿飞白无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在诗歌方面,他著有《宋徽宗词集》。晚清诗人朱孝臧编纂的《宋词三百首》中第一首就是赵佶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在叠石园艺方面,他的水平也堪称一流。他堆砌的园林风格独特,造型优美,既“碾压群芳”,又惊艳千古。在茶道方面,他精于茶艺,著有《大观茶论》,亦为历代茶客所引用。


       第四位是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朱瞻基既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位期间,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在绘画方面,朱瞻基造诣极深,每次挥毫泼墨,皆妙不可言,尤工于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朱瞻基常将自己的画作赏赐给大臣,并题上年月及受赐者姓名,喜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朱瞻基不仅自己绘画,还通过重文、重农、改良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朱瞻基的传世画作有《松荫莲蒲图》、《江波捕鱼图》、《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等,每幅画均是信手拈来,极为精妙。不仅如此,其书法潇洒劲健,他“书出沈华亭兄弟(沈度及沈粲),而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发之。”朱瞻基也擅长诗词,现有两千首诗作传世,代表作有《捕蝗诗》《猗兰操》《官箴》《闵旱诗》等。朱瞻基还著有《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四十四卷,其中帝训二卷,序、记、论、说、赋、颂、箴、铭、杂著十卷,古体诗及今体诗三十一卷,小令一卷。作为一名帝王,这样的艺术成就不可谓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