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位院长书记落马,反腐为何剑指医药?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会议指出,要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在此之前,7月下旬,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会议要求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中央纪委召开的医药反腐部署会,被外界视为医药反腐再升级的信号。
医药反腐升级
医药领域从业人士普遍认为,与2006年、2013年的医药反腐、合规调查相比,这次医药反腐更系统、更猛烈。多位从业者表示,医疗领域反腐的部门联动是非常罕见、非常高级别的动作。
医药领域反腐部署会后,8月以来,短短数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场即将举办的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宣布延期。部分学习班、培训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举办。
医药领域反腐与学术会议延期有何关联?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原因可能是,以前回扣是现金,后来改变“玩法”,让你去参加学术会议,然后以专家咨询费的形式给予相关人员回扣。
这位医生提到,比如开出价值2万元的药品,得到的回扣是1000元,这1000元会以专家咨询费的形式返还。
据媒体报道,一些药企为规避法律,以赞助科研经费、赞助学术会议等名义和医生“套近乎”、搞利益交换。参加形形色色的学术会议、培训会,医生可得到一笔可观的费用。
就在前不久,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提到整治回扣问题。
一家知名外企的医药代表对媒体表示,约两周前,他的工作状态明显变了,不用跑医院,和医生们联系大都改用电话。有同行去医院,医生告知,“近期形势严峻,暂时别来了”。
医药领域反腐升级引发的风暴远不止这些,据业内人士介绍,药企应对目前反腐风暴的“三件套”是解散群、放假、召回代表接受培训。
此外,甚至有药企要求暂时不允许在工作群里讨论工作,两小时后,群解散,直接改成单线联系,全体代表居家办公,不强制要求客户拜访。还有医生说,“领导私下要求不要乱说话。”
医药领域上市公司亦不平静。7月底,抗蛇毒血清药企赛伦生物董事长被留置并立案调查;7月初,医疗软件开发企业卫宁健康董事长周炜因涉嫌行贿罪被立案调查及实施留置。
至少150余位医院领导已落马
事实上,早在今年医药反腐部署会前,各地已在强力查处医药腐败。
年初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
各省市多也有动作,比如天津有针对性地全面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四川凉山推进全州公立医疗机构非国家、省带量采集药品和医用耗材议价采购改革;重庆市璧山系统纠治医疗领域顽疾。
医院领导是“关键少数”。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持续高压打击态势下,已经有一批医院“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陆续落马。结合媒体此前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对150余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医院领导被发现腐败问题,深感震惊。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医药腐败是久治不愈的顽疾,20世纪90年代即有声势浩大的治理行动,如今看来,医药腐败已经扎下了根,由小病变大病,乃至呈现出“癌变”的趋势。
他说,从统计的被查人员信息看,医药腐败呈现出显著的“无差别性”特征,表现为:一是体现在地域的无差别性;二是体现在医院的无差别性,三甲医院、普通医院均有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查的医院院长中,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邝明子被查时已经退休7年,包括邝明子在内,退休后被查的至少有5人。
魏昌东认为,医药反腐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全力清除腐败陈案的规模与数量。二是注重腐败预防体系建设,切实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腐败新案发生的机会和可能,建构完善的监督制度。
他说,腐败从来不会遵循“令行禁止”的规则,也从未按照任何禁止腐败的规定或规矩出牌,多部委联合体现了国家治理腐败的总体策略在转向深入。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胡晓东认为,制度是治本之策,医药反腐是医疗行业治理的契机,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投入,让医院回归公益属性,营造风清气正的院、医关系。
据报道,今年7月底前是自查自纠阶段,宽大处理主动说明问题、主动投案的人员;此后十个月集中整治;2024年6月总结整改,届时会出台一批制度文件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为何剑指医药
魏昌东提到,医药领域是腐败高发区,社会关注度高,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剑指医药属于专项清理整顿。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专项整治是反腐败一贯坚持的策略,是以此形成重点突破,通过医药领域的反腐,来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从而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选择医药作为突破口,庄德水分析称,医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民众长期诟病的痛点,一方面可获得民众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众有更多获得感。
反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彭新林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高度重视医疗领域的反腐工作。
他说,一方面,医疗领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腐败的社会危害严重;另一方面,近年医疗领域腐败问题较为突出,且医疗领域专业性、封闭性强,腐败日趋隐蔽、复杂。
彭新林补充说,医疗领域近年“窝案”“串案”现象突出,一些行贿人为了“围猎”受贿者往往不择手段。
对于剑指医药领域腐败,胡晓东认为,目的是净化医疗行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领域腐败金额也令外界震惊。就在8月7日,微博话题“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冲上微博热搜,这是中央纪委今年披露的一个腐败案例。
案例中,医疗器械经销商陈某虎向普洱市人民医院销售的直线加速器进口价是1500万元,但医院进价却是3520万元,远远高于同期市场价格。
交易之所以能够达成,与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文俊和原副院长杨文红密切相关。两人与供应商称兄道弟,即使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都明确反对,杨文俊仍执意购买并最终达成。
在杨文俊影响下,医院中层干部上行下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提到,最终,查处了医院7名公职人员和13名供货商。
在案件查办的强大震慑下,普洱市医疗系统上百名公职人员主动向组织讲清问题,上缴违纪违法所得共计5000余万元。
上述三甲医院医生说,据其观察,医疗系统腐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器械,一个是药品,二者均为腐败重灾区,剑指医药抓到了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