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黄帝陵
文/雨潇潇
陕西有一陵,名“黄帝陵”,亦“轩辕墓”。坐延庆黄陵城,立北桥山之巅。
“黄帝陵”高数米,周数十米,砌花墙,修台阶,陵前一石碑,写“桥山龙驭”。寓黄帝由此升天,前有红柱绿瓦,四角飞檐,精雕细刻。亭中“黄帝陵”赫然,字浑厚,形流畅,系文豪郭沫若所书。上日期,下签名,谓崇敬。
古有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敬拜,场面宏大隆重,又有遇事特祭,并数次立碑修缮;亦有台胞侨胞跋山涉水,远赴桥山,共祭“黄帝陵”。至中华民国成立,遇倭寇入侵,国红两党均前往拜祭。昭告列祖列宗,抵御外敌入侵,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千难万险,建国建党,经年历久,感念黄帝祖先之恩德,传承古老华夏之智慧。
“黄帝”乃华夏之始祖。《史记》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幼儿循齐,长而聪敏,成而聪明……黄帝在位,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彰华夏智慧,谱炎黄文明,功勋何其多,在此不赘述。
“黄帝陵”得万全之庇护,启最佳之精神。天下共主,五帝之首,改蛮荒向文明,收失地而谋统一,变杂乱为有序。受万民景仰,蒙天地恩泽,汇四方力量,彰华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