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通报7起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问责情况

       中国生态环境部22日通报了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浙江省违法违规围填海问题突出,以及海南省三亚市政府违规干预执法致使违法建设行为长期未得以制止等7起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问责情况。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8省区督察反馈,并同步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8省区依纪依法追责问责,目前相关工作已全部完成。


       当日,通报了其中7起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问责情况,包括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浙江省违法违规围填海问题突出、山东省严重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问题突出、四川省在自然保护区内大量违规审批和延续采矿探矿权、青海省建设项目违规占用草原问题突出、新疆乌鲁木齐市非法倾倒污泥侵占破坏国家级公益林等。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质2013年至2017年恶化严重,Ⅰ-Ⅲ类断面比例持续下降,劣V类断面比例持续上升。辽源、四平、公主岭等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辽河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导致辽河流域水质恶化严重。吉林省共给予22人党纪政务处分。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近年来,宁波、温州、舟山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违法实施大量围填海工程。2015年7月至督察期间,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厅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77宗围填海项目,且各级海洋部门未按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围填海行为,监管明显失职。浙江省共问责33名干部。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2012年以来,三亚小洲岛产权式度假酒店项目突破规划许可,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岸带200米范围内违法建设,三亚市政府多次干预市综合执法局对该项目的执法活动,要求相关部门为违法项目完善手续。海南省按照有关规定,共问责19名干部。


       督察组指出,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的违规决策、胡乱审批,甚至干预执法,严重失职失责。有的擅自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甚至弄虚作假。这些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十分典型,要引以为戒,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