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成热潮,“反向春运”带来新格局
我国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大迁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较为典型的现象。但这些年与过去不同的是,春运大潮中的逆行身影越来越常见,人们从老家向着大城市、向着子女工作的地方“反向”前行。
在“春运”返乡潮导致子女出行不便的情况下,“反向春运”得以出现。父母体谅子女奔波之苦,或是想要感受子女生活工作的环境、体验城市生活,选择去子女所在的城市中度过春节。反向春运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突破原有的框架,这一新格局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与社会的发展。
“反向春运”减轻了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提升了交通运营效能。春节期间,由于人们集中返乡过年和返城务工,短时间内人流量大增,交通不堪重负。特别是今年突发恶劣天气情况,大范围、长时间的雨雪让返乡的人们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的客流又相对不足,很有可能造成飞机高铁“满去空返”的情况。如此,低价反向票就出现了,不仅能弥补交通运营的损失,还平衡了运力和运量,为人们铺出了一条更加顺畅的团圆路。
“反向春运”带动了旅游和消费市场,激发城市消费潜力。农村的父母、子女来到城里过年,虽然少了农村特有的春节活动,但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城市旅游、购物、文化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春节消费市场。此外,不少大学生也选择先出游再回家,在高峰期把家乡“让”给了外地游客,在捡漏低价线路机票嗨玩的同时,也不错过与家人的团聚。
从集中回乡到春运“逆行”,始发站和终到站交换位置,折射出了很多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老年人来说,去到子女所在的城市过年,也是一种极大的新鲜感。上一辈人能够走近子女日常生活的地方,了解他们的烦恼和为难,而不是年年守在小院子里等待孩子归乡,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这为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有家的地方就是年,有家人的地方就有团圆”,“反向春运”是一场亲人间的双向奔赴,无关方向,无关地点,更加生动地彰显了团聚的喜悦、团圆的幸福,体现了中国家庭生生不息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刘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