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烟火处

       ■刘志华(福建)


       小时候住的是土楼,烧的是柴火,一到饭点,屋顶便升腾起或浓或淡的炊烟。田边干活的人们,溪边撒欢的娃儿,看到自家屋顶的炊烟便纷纷往家赶。贪玩的孩子从村东玩到村西,满山遍野地跑,玩到天昏地暗都不知归。待听到母亲悠长的唤归声时,立马丢下玩伴独自狂奔回家,冲到饭桌前端起饭碗便狼吞虎咽起来。


       寒风凛冽的冬天,厨房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那里不仅温暖,还有热乎的食物。烧火是冬天里最抢手的一件美差,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干。与其说烧火倒不如说是玩火,不安分的小手总在灶膛口捣鼓着。一会儿用火铲东铲一下,西铲一下,弄得满灶膛都是火星子;一会儿把火钳放到火堆里烧,烧至通红时学着父亲的样子,把断掉的人字拖给补一补。火钳与鞋子亲密接触时散发出的塑胶味,弥漫在童年的记忆里。每次,母亲把火烧旺后就到灶前忙碌了,烧火的位置自然就归我了。我把冻僵的手伸到灶膛口烤,火光把十个手指照得红通通的,好看极了。柴火在灶膛里烧得噼啪作响,动感而欢快的节奏像极了过年的鞭炮。我要么把火烧得太旺,要么烧着烧着就灭了。母亲总会过来救场,她麻利地用火钳夹些松针塞进灶膛,鼓起腮帮子对着吹火筒往灶膛吹几口气,灶膛的火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立马呼啦地燃烧起来。接着母亲用火铲把木柴下的炭灰掏空,并意味深长地说:“人要灵通,火要留空。”


       正月的厨房最为热闹,母亲系着围裙在灶前做饭,父亲卷起衣袖在一旁打下手,舀水、择菜,时不时还给灶膛添柴加火。我和哥哥围着锅台转。只见肉一下锅翻炒几下便滋滋地冒出油渍渍的光,顿时香气四溢,馋得我们猛吸鼻子,恨不得把每一缕香气都吸进肚子里。母亲手中的锅铲上下翻飞,我们的目光也跟随着锅铲的节奏不断飘移,菜一出锅我们会迫不及待地上手来一块。


       成家后住进套房,狭窄的厨房多一个人都觉得挤,好多时候厨房成了我个人的专属地。虽然电器时代做饭便捷,却少了土灶做饭的热闹气氛。一个休息日的早晨,先生起得比我早。迷糊中听到厨房里传来了各种声响,洗锅声、切菜声、点火声……我静静地聆听着,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感受着日子的温度。


       做饭,看似一件极为简单的事,其实不然。从购买食材、洗切烹饪,到一日三餐桌上不重样的菜肴,同时,还要考虑每个人的口味及营养的均衡,要花费好多的心思。愿意为你下厨,肯为你忍受烟熏火燎的人,一定是最爱你的人。“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作羹汤”,用热气腾腾的饭菜去温暖身边的人,是最接地气的深情与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