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中的蝉歌
■曹友伦(江苏)
乡村的夏天,最负盛名的歌手是蝉,蝉常藏在绿荫中唱歌。
在绿色的枝桠中,还有一种叫知了的,歌声也不俗。蝉和知了虽为同族,却有较大差别。蝉呈黑褐色,发出声来只是哇哇地喊;知了体型娇小,外观呈淡青色,俗称青壳知了。知了在傍晚时唱得最多,歌声较蝉婉转,但也只是重复着知了知了……“知了”,它究竟知道什么呢?
蝉的歌声常使大人们生厌,但也有人喜欢,那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我们喜欢蝉,并不是欣赏蝉的歌声,而是千方百计地想捕捉它们。我常在蝉襁褓中的时候,就捕捉它们了。
蝉的窝就在地表的泥土中。在屋前大树下就能找到蝉的家。蝉的幼虫在泥窝中有时要蹲上好几年,常以植物的根须为食,它的生长过程比较简单,是由卵、幼虫直接变为成虫的。但我对蝉的成虫概念似有疑问,蝉由幼虫变成金蝉,只有在金蝉脱壳之后,才会变成能飞会唱的蝉。那么金蝉是否也可以说是会爬行的蛹呢?小时候,每到夏天来临,我总要在屋前有树的场地上寻觅,寻找那种筷子般大的小洞,找到后,便用手指挖,如果小孔的下面突然变大,那这洞穴中就一定有蝉,那就是金蝉。金蝉会爬,但行动缓慢。过了二天,金蝉才脱壳。脱壳的成虫才是真正的蝉。刚脱壳的蝉,晶莹剔透,犹似美玉,俗称玉蝉。玉蝉休养生息几天后,体表逐渐变得坚实起来,外表也由白玉变成了黑褐色,到这时,蝉就开始唱歌了。
我捉过不少金蝉,但从没见过金蝉脱过壳。我曾把捉到的金蝉放在蚊帐中,过一会去看,就只见蝉壳挂在蚊帐上,蝉却早已不知藏哪里去了。
当我长大后有了些知识,才知道有一句成语叫“金蝉脱壳”。那时我常想象金蝉脱壳时的过程,常想那种情景一定很神秘有趣的。
会唱歌的蝉一定是雄蝉。因为雄蝉天生就有发音器,于是就有了鸣叫的功能;而雌蝉的发音器发育不全,因此从不吱声。为此我们常把雌蝉称之为哑巴蝉。但雌蝉却有听器,能听到雄蝉的唱歌。人类觉得蝉鸣枯燥烦人,而雌蝉却觉得雄蝉之歌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她就从雄蝉的歌声中选择意中蝉,后来就配偶成双了。只有二蝉的结合,蝉才得以繁衍生息、传承后代。这就是蝉为何在盛夏唱歌的原因。
蝉的野外生存虽然极其短暂,却是天天歌舞升平,日子过得潇洒、快乐。但蝉的朋友很少,并且处处受到敌人的死亡威胁。就说我们这些小毛孩吧,夏季时就天天惦记着蝉。
我们把刚洗掉淀粉的生麸(俗称生面筋)粘在竹竿头上,或者在竹竿顶端系上一只小网兜。这样,这些小竹竿就成了我们捕蝉的工具。
盛夏季节,孩子们不怕炎热,擎着这些竹竿四处寻找唱歌的蝉。当我们悄悄把粘有生面筋的竹竿头伸进绿荫,悄悄挨近蝉的尾部时,这些快乐的蝉还在起劲地高歌着。当生面筋突然粘住了蝉翼的一刹那,蝉才惊慌挣扎,一边哇哇乱叫,但此刻为时已晚,最终还是成了我们的俘虏。
蝉除了我们这些小男孩捕捉外,还有很多天敌,最常见的是螳螂。歌唱的蝉,常被弱小的螳螂捕捉果腹。于是就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但让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只体魄强健的蝉,反而会被纤细得弱不禁风的螳螂吃了呢?
蝉为什么成了弱者?回顾蝉的生存轨迹,不难理解。蝉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泥窝中,直到金蝉脱壳后,才长大成虫。那时,蝉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甚至人类都用上了“金蝉脱壳”来警醒世人。然而可叹的是,一旦当蝉长大,翅膀变硬后,蝉就变了。成熟的蝉天天沉湎于爱河之中,它只知道用歌声来吸引异性,除此之外就无所事事。此时,金蝉脱壳时的机敏早已丧失殆尽,随后就出现了螳螂捕蝉的一幕,这或许也是一个为情所累、乐极生悲的传奇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