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精神家园
■ 林晓兰(广东)
从来没有一本书像《耶路撒冷三千年》被如此应景地阅读,因为,我想要了解“耶路撒冷是唯一拥有两种存在的城市:天堂和人间。”(封面语)这句话的后面,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缘何总是如此离不开血与火的交织,还有它是如何传递了怎样的信仰以致影响了每个靠近她的民族代代相传的侵略与征服?当然,也希望能尝试借此对“信仰”的作用与影响下,耶路撒冷血与火后面的苦难“历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在耶路撒冷,真相通常不如神话重要。”
“若拿走虚构的故事,耶路撒冷一无所有。”
既然有了这样的说辞,那么还原真相就远比‘历史’重要了,或者说,耶路撒冷的历史只有在不断地还原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基于此,作为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蒙蒂菲里爵士的曾孙——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西蒙·蒙蒂菲奥里(本书作者)所坦言的“我感到我一生都在为写这本书作准备。”那样,写此书只为了“致力于讲述这些历史事实,不论对一方或另一方而言是多么难以接受。”的创作动机所带来的全书内容,其阅读价值便显而易见了。因而,在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耶路撒冷为轴心,分为三部分写出了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派的圣地的耶路撒冷,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长河里,由于每个教派都认为它是自己教派的圣地(犹太教中,耶路撒冷被视为上帝的所在之地;在基督教里,耶路撒冷是耶稣基督的受难、死亡、埋葬和复活地;在伊斯兰教里,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而引发出来的纷争不断的历史中,我们也便不难理解在“应许之地”的魔咒下耶路撒冷的苦难历史缘何如此多样性与丰富性了。
所以,毫无疑问,这便是耶路撒冷以这种信仰发源地的地位成为这三大教派的争夺地的原因。不论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乃至后来的伊斯兰教,对耶路撒冷三千多年来不断地摧毁与重建,便在这些教派一次次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征服、统治、被侵略沦陷而改朝换代中,周而复始地用杀戮与血腥去一次次地在竞争中提高了耶路撒冷的神圣性。但,即使政治的不稳定带来不同宗教的冲突不断,他们对“末世说法”的狂热却还是如此殊途同归:
“宗教必须解释快乐为何转瞬即逝、忧愁为何亘古恒久这个让人类既困惑又恐慌的谜题:我们需要感受一种比我们自身更强大的力量。我们敬畏死亡,渴望发现它的意义。作为上帝与人的相会之地,这些启示录中提出的问题将在耶路撒冷得到解决——世界末日来临时,将会有基督和敌基督之间的战争。届时克尔白将会从麦加移到耶路撒冷,将会出现审判、死者复活、弥赛亚的统治、天国和新耶路撒冷。三大亚伯拉罕系宗教都相信末世,但具体细节因信仰和教派不同而异。”
也因此,关于耶路撒冷带来的信仰与归属感的说法,让它就这样成为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朝圣者不远千里奔赴它而去的“精神家园”。只是,这样的‘精神家园’,究竟救赎了谁?答案,到现在似乎还是见仁见智语焉不详。
所以说,在耶路撒冷真相远不如神话重要,但,即便如此,作者还是向我们展示了耶路撒冷也曾出现过的“……还有许多相互连结、相互重叠的文化和不同层次的忠诚——它是一个由阿拉伯正统派、阿拉伯穆斯林、塞法尔迪犹太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哈雷迪犹太人、世俗犹太人、亚美尼亚东正教徒、格鲁吉亚语人、塞尔维亚人、俄国人、科普特人、新教徒、埃塞俄比亚人、拉丁人等等组成的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万花筒”的包容和平共处的平静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理性地学会宽容、珍惜和平,特别是在巴以战火此起彼伏的当下,这样的主题给予人的启迪更尤显深刻可贵了。
而说到“精神家园”,不免让人想到了《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一书,书封上的那句导语“品大师之言,悟先贤之道。在大师的引导下,与传统文化中寻回我们温暖可靠的精神家园”。众所周知,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但要对国学经典参得全、参得透也非易事。但正如南怀瑾老师所说的“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失去本民族支撑的人也是难以赢得他人敬重的。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故,在此书中,南老把儒释道等各家的学问融会贯通起来,借着这些国学的圭臬,结合世间百态、人情世故,在深入浅出中给予那些经典章句的生动而深刻的解读,让人在心理与认知上,不必因为它们是“国学”而产生膜拜的心理,导致了理解的距离,而是还原了国学给予生活无处不在的启迪与帮助。在文中,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入世者还是淡泊名利随性内敛的出世者、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的安身立命之道,包括作为一个人要如何对待朋友、对待父母、对待伴侣、对待婚姻,甚至对待生死等等,南怀瑾老师都能引用国学中的经典章句结合古今中外那些相关的事例,给予人精彩的诠释与冷静的剖析……常常,在他那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谆谆教诲的文字中,一颗心灵被真诚关照的同时,豁然开朗的顿悟中,烦恼也渐渐沉淀,身心也几近趋臻于拈花而笑的清宁美好。
——
相比之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能拥有以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为温暖可靠的精神家园,这,无疑应是生命中一种最为本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