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

       ■ 廖安生(江西)


       老余是法院的档案管理员,在法院既不是法官,又不是警官,也无一官半职,待其年长些,大家都叫他老余。不过,有上门查档案者,尊称其余主任,档案室他在负责,一个人说了算。


       老余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当工人的父亲听说国家顶职政策即将取消,让正在读初中的老余顶了他的职。

       老余没有子承父业当工人,他有幸入职法院,光荣的成为法院一名通讯员。那年,老余年仅15岁,身高不足1.5米,用院长的话来说,是做通讯员的好人选。

       后来老余才知道,父亲与院长是同学,提醒过院长,说:“我家余成这么小,行吗?”

       院长说:“年纪小能多做几年。”

       父亲说:“他还完全不懂事。”

       院长说:“小孩要他懂那么多事干嘛,勤快就行。懂事了会通风报信。”

       父亲说:“他很老实、本分。”

       院长说:“这就好。”

       单位通讯员都一样,年龄一大,就不想做,难管理。院里上两任通讯员都只干了两年,便淘汰下来,安置起来让院长很费心思。

       院长原计划培养老余当法警,无奈老余个子终不见长。

       转眼,老余来法院7年了,院长自知这年换届已到龄要退,便着手善后。恰好院里进行档案达标升级工作,院长让老余卸任通讯员一职,换岗当档案管理员。

       老余年近三十,才娶上竹秀。竹秀当初是看中法院这个单位才嫁给老余的。婚后,一起生活久了,竹秀发现自己看走了眼,感觉老余窝囊、没出息、没本事,在法院档案室一待就没能挪窝。竹秀在家常埋怨老余,欺负老余,渐渐地,老余也习惯了。

       竹秀三十四岁那年,得了白血病。老余不离不弃,细致入微、长时间照顾她。竹秀感动了,称老余是好人,自己没嫁错,后悔自己这些年没好好待老余。

       为了女儿,老余没再续弦。待女儿上了大学,老余便孑然一身。

       这年冬,老余体检,查出患了鼻窦癌,幸亏发现得早。经积极治疗,得到有效控制。老余提出这病与法院档案室不达标的条件有关。为方便老余外出治疗,院领导动了恻隐之心,没再安排老余做具体工作。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快速推进,县里要求法院派出二人脱产长驻挂点帮扶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人任第一书记,一人任常驻队员。法院案多人少,定下一名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后,常驻队员的人选让院领导伤透了脑筋。

       院长看到了脸色渐渐红润的老余,打起了老余的主意。

       老余二话没说,应承下来。

       老余无牵无挂,来到挂点村。老余不知常驻队员算不算官职,却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他在村中为自己选了八户结对贫困户,那八户都是些孤寡老人或有患大病的家庭。

       老余对照顾老人、病人,有经验,也不嫌弃。老余知道作为行将就木的老人、生命垂危的病人是最需要关心、关爱的。在村里,老余闲不住,一有空,就走村串户、嘘寒问暖,耐心聆听老人的倾诉,与身患大病者交流,鼓励他们热爱生活,战胜病魔。老余获得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他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欢声笑语。称职的老余,不但熟悉自己的那八户结对贫困户,全村其他一百多户贫困户的情况也烂熟于心,逐一上户拜访过。

       屈指一算,老余在村中待六年了。这六年,老余的八户结对贫困户有三个孤寡老人、三个大病患者去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余一点也没有顾忌,都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伴着他们,一一为他们送终,帮助他们处理好后事。

       全国宣布脱贫后,老余才回到局里。不久,老余病倒了,这么多年在乡下扶贫,老余积劳成疾,又没按时复查,他的鼻窦癌恶化了,住进了县医院。

       村干部和群众一拨拨来医院看望老余。老余很淡定,如早已预料到自己的死期。

       面对前来探望他的全体村干部,老余还开起了玩笑,笑着说:“我这几年在村中扶贫,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有六人去了,还有其他干部帮扶的对象有九人去了,我不放心,准备跟踪到下面去为他们服务。”

       几个村干部听了,克制住内心的痛苦,强颜欢笑,不让眼泪流出来。

       老余临终前,在国外留学的女儿回来了,几个村干部也来了,还来了不少群众。

       女儿问老余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老余轻轻摇头。女儿又问老余想安葬到何处,老余目光看了看村支书,默不作声。

       村支书明白了老余意思,走上前,低下头,问,你是不是想葬在竹坪村,老余轻轻点头。

       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老余入土为安,安葬在村中,与他曾帮扶已故的几贫困户同在一个小山坡上。

       清明到了,村中群众上山扫墓,争相过老余墓地来,他们早已把这里面安葬的老余,当成了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