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布2025年网络安全展望:钓鱼事故高发,多风险需警惕

       华夏早报讯(首席记者 张邦毛)1月20日,香港网络安全事故协调中心(HKCERT)召开“香港网络安全展望2025”暨“物联网数字显示屏保安研究报告”传媒简介会,全面总结2024年香港网络安全状况,并对2025年网络安全趋势作出重要预测 。


       数据显示,2024年HKCERT共处理12,536宗保安事故,网络钓鱼问题尤为突出。该类事故多达7,811宗,占比62%,相较于2023年大幅上升108%,净增4,059宗,达到近五年最严峻程度。与网络钓鱼相关的链接超过48,000条,较去年多出1.5倍。这些网络钓鱼攻击主要集中在银行、金融及电子支付行业,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电子商贸、科技企业及公共服务领域也深受其扰。与此同时,恶意软件数量在2024年显著攀升,按年增幅高达4.8倍,其中大部分恶意软件个案为伪装成正常应用程式、诱导用户安装的智能装置木马程式 。


       HKCERT通过深入研究自身数据、威胁情报,以及邀请香港和海外不同行业与岗位的网络安全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出2025年五大网络安全风险:


       第三方风险上升: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等第三方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其软件、应用程式及开源程式码的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引发网络攻击、数据泄漏,甚至导致供应链攻击,使企业面临法律诉讼、赔偿等严重后果。


       大型语言模型资料外泄与投毒风险:大型语言模型面临资料泄露风险,提示攻击(Prompt Hacking)可通过操纵输入提示误导模型输出受限资讯;对抗性攻击(Adversarial Attack)则通过操控训练数据影响模型日后判断。


       人工智能(AI)助长网络攻击及诈骗:黑客热衷于突破生成式AI限制,以生成恶意软件和钓鱼讯息等,AI武器化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关键基础设施网络攻击增加:2024年全球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频发,香港的医院也曾遭受勒索软件攻击,2025年关键基础设施仍面临较高的恶意网络攻击风险。


       物联网(IoT)技术的安全风险:物联网装置广泛应用于生活各领域,但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使其易遭黑客入侵。HKCERT研究发现,市面上的数字显示屏存在常见保安风险,易成为被攻击目标。


       HKCERT于去年7月至9月针对物联网数字显示屏展开网络安全意识调查,电话访问了624间涵盖零售、金融、教育等不同行业的企业。调查显示,尽管多数用户关注数字显示屏安全,但仍有39%的受访机构未事先对显示屏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HKCERT对八种不同品牌的数字显示屏研究后发现,共存在20个漏洞,其中10个属高风险级别,且现场演示显示,黑客最快三秒就能获取显示屏控制权。


       香港生产力局数码转型部总经理兼HKCERT发言人陈仲文工程师表示:“黑客常选择从第三方进行突破,关键基础设施及各类物联网装置都可能成为攻击对象,企业和个人需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