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被泄露 还波及到家人 起底新型网暴“开盒挂人”

       “开盒挂人”这个网络新词,你听说过吗?它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个人照片、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然后将这些内容在网络上公开发布。那么这些开盒者从哪获取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哪些信息有被曝光的风险?开盒挂人行为又是否构成犯罪呢?


       境外创建三万多人社交群组公布个人隐私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开盒挂人案件,两名被告人在境外社交媒体创建了三万多人的群组,并在里面公布了三千多组公民个人信息,对这些被开盒的公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又面临什么样的刑罚呢?


       被害人 小雨:不间断地收到陌生的电话和轰炸短信,还有陌生好友的添加,因为被“开盒”,所以我已经封锁了我的基本所有的社交App,然后也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段时间我是靠吃抗抑郁的药物维持生活的。


       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正是开盒挂人的其中一名受害者小雨。从2023年开始,她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在网上传播。起初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爆了出来,直到这些信息被朋友和同事看到。


       被害人 小雨:有现实的我自己的好友来问我,还有我的家人会问我,被曝光的其实不只限于自己的身份证,还有个人电话以及家庭住址和很多使用的App,在贴吧或者微博上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身份信息被传播,还有一些对个人的恶意造谣和传播。


       被害人住址、手机号以及照片全部遭曝光


       “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


       小雨说,她之所以被开盒,应该是和她的职业相关。


       被害人 小雨:从事的是虚拟艺人的工作,是以一个虚拟形象在互联网上做直播以及表演的。我们是作为一个工作人员为一个形象来配音,以这个形象和观众互动以及表演直播。


       “粉丝”间攻击谩骂 虚拟主播被“开盒”


       小雨说,她相当于一个配音演员,她演绎的是虚拟偶像团体其中的一名成员。这个团体一共有三名成员,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粉丝。但是,粉丝之间的攻击和谩骂使他成了被开盒的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郭树正:在虚拟人物IP之间,公司会分配一些角色,或者分配一些戏份跟脚本,流量可能就会进行相应的倾斜。A IP的粉丝,比较喜欢虚拟人物,可能就不满公司或者团体把流量倾斜到B IP上,这个时候A IP的狂热粉丝就有可能去攻击B IP背后的主播,也去攻击虚拟IP本身。


       以暴制暴 开设聊天群组攻击对方


       在本案中,两名被告人赵某和成某某是该虚拟偶像团体中另一名成员的粉丝。当他们发现网络上有人攻击或谩骂自己喜欢的虚拟主播时,决定采取行动进行反击。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李鹏:本案的犯罪嫌疑人看到他的偶像被人网络攻击了,被人们谩骂了,然后就想到以暴制暴,正好赶上他在浏览境外的网站,就在境外的这种社交平台群组中设立了频道,在频道中开始攻击另外一个虚拟人物的粉丝。


       赵某和成某某二人首先在境外的社交媒体网站上建立了一个聊天群组,并担任这个群组的管理员。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李鹏:这个群组频道类似于微信的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可以发布一些自己的编辑的文章,下面会有大量的评论。


       随后,他们非法购买了包括小雨在内的一些公民个人信息,发布在这个群组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李鹏:两名被告人是其中一个虚拟主播的粉丝,然后开始攻击其他虚拟主播,我们所看到的至少有5名以上,尤其是虚拟主播下面的粉丝,比如说虚拟主播今天开了一场直播或者发表了一个作品,相应的就有粉丝在下面进行评论,比如说支持我的主播,然后他们就会找到虚拟主播粉丝账号背后的真实人物,比如身份信息、社保记录、酒店信息公布到网上,然后并对他们当中的这些信息做一些杜撰,编一些辱骂的信息。


       短短几个月 三千多人被“开盒”


       检察官介绍,赵某和成某某不仅对多名虚拟主播进行了开盒,还把这些主播的公司同事、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曝光。如果这些被开盒主播的粉丝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这些粉丝、粉丝的家人朋友等都将成为赵、成二人开盒的对象。据统计,短短几个月,被赵某、成某某开盒的受害者人数多达三千余人。


       被害人 小雨:我妈妈曾经给我发了一张截图,截图的内容是我家全家人的身份证照片,她当时表示非常焦虑。


       小雨所属公司工作人员:把主播家人的照片PS成一个遗像,然后放到网上去传播,大家去取笑,去开一些很没有下限的玩笑。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郭树正:比方说把主播粉丝的信息配上一段有侮辱性、诽谤性的文案发布到群组中,再由这些群组中的人对粉丝进行攻击。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比较恶劣的结果,就是有一些粉丝不堪其扰,把自己的手机号,还有一些常用的社交软件的账号全部都注销关闭。然后在网上公开发表声明说我再也不追明星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他们建立的聊天群组中,还有超过三万名群成员围观。那么,这些围观的群成员又是什么人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李鹏:有3万多成员,其中有大量的是跟他们有“志同道合”的这种或者说都是为了攻击网络主播而设立的一个群组,他们都对虚拟人物IP有着一定的仇恨,想去开虚拟主播的这种盲盒,相应的他们所编辑的信息也会被他们群组当中的人员发到其他的平台上。


       当这些被开盒的个人信息在境内的平台上传播,一些受害者很快察觉到这个情况,并报了警。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李鹏:本案两个嫌疑人到案之后,我们经过对两名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其中一名是在读博士,一名是大学在读,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在读的博士他本身就是网络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主攻就是网络安全。


       为保护个人隐私 被害人并未公开露脸


       在采访的过程中小雨告诉栏目记者,她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配音的虚拟偶像的神秘感,没有在镜头前露过脸,也没有公开过自己的信息。那么,两名被告人又是从哪里获取到这些被害人的个人信息的呢?


       被害人 小雨:我觉得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份工作,并且我希望大家也都是认识在工作时候的这一位形象,以及我为这个角色进行配音的过程,所以我尽可能地从自己这里指阻断任何一切,可能暴露我自己信息的事情。


       行动轨迹公之于众 连就医情况都不放过


       然而,完全出乎小雨意料的是,不仅自己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社交媒体账号等资料被公之于众,连自己平时的行踪轨迹,甚至到医院就医的时间、科室都被开盒了。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李鹏:当天虚拟人物主播去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被人跟踪了,她在医院当中比如说看的哪个专家、几点几分到达了医院、几点几分在窗口排队、几点几分进入了某个医生的房间,都同步到了他们微信群组当中。


       不仅曝光隐私还恶意造谣 诱导网暴


       而且,这些信息并不单单是被曝光出来这么简单。两名被告人还会在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恶意篡改、加工,或是添加一些不堪的话语,造谣并引导网友对当事人进行网暴。


       小雨所属公司工作人员:比如说今天去看了什么病,她可能只是身体不舒服,也有可能在网上被几个人拿出来之后就传播变成了某些什么其他的问题,有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正常生活娱乐的点滴,拿出来之后,就变成了一些对人性的指点,或者对人性的一些质疑,对道德层面的一些质疑。


       线下跟踪尾随 线上进一步煽动网暴


       小雨所在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自从她的行踪信息被公开后,一些网友还会在线下对小雨进行跟踪,甚至到公司门口蹲守。这些人会在她下班后尾随,并拍摄照片,随后将这些照片再次发布在网上,进一步煽动更多的网络暴力行为。


       小雨所属公司工作人员:比如说小女孩去看了一场音乐的演唱会,可能当时整体的环境比较暗,大家拿着这张照片大家觉得她是去夜店,然后这个东西就变成了一个谣言式的发散。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郭树正:发出来之后,底下的人跟着就一块骂,骂完了之后给被害人发短信轰炸,电话轰炸,再去她家门口泼油漆,把她的暂住地,还有她父母的家全都给泼上油漆,能把门也给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