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禁趣谈

       ■ 张声仁(湖南)


       酒是个好东西。它的产生,纯属偶然。当初掌管食物储存大权的杜康,把一时吃不了的粮食藏在树洞里,不想一场大雨,将粮食淋湿,发酵了。杜康见辛苦得来的粮食被雨淋坏,不能食用,心有不甘。他舀出一点香喷喷的黏液,一尝,味道醇美。后来,他把多余的粮食,用来反复试验,发明了酿酒之法。酒,在这世上,便产生了。


       酒虽美,极费粮食,又不能充饥当饭吃。所以,古今执政者对于酒,是非常重视的,把它列于重点管理范围。禁止饮酒的法令名目繁多,千奇百怪。见诸典籍,最早的酒禁法令,是《尚书》里的《酒诰》,这是一篇对臣民饮酒的明文规定。它明确规定,臣民只有在祭祀先祖时,才能饮酒。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对狂饮无度的酒徒,最重的处罚,是杀头。喝酒能招来杀身之祸,足见当时法令之严。

       酒是助兴之物,喜庆少不了它。但一旦喝高了,就使人显出各自本性,豪言壮语、胡言乱语的场面,屡见不鲜。甚至使人忘乎所以,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当初汉高祖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在皇宫里大宴群臣。喝得酩酊大醉的臣子们,大呼小叫,胆子大的,竟然跑到皇帝的宝座边,与皇帝称兄道弟干杯,乱了法度。于是,丞相萧何便向高祖进言,对饮酒做出了规定。这种酒禁,只局限于领导阶层,算得上规范公务员饮酒的滥觞。

       当然,最高当局颁布饮酒禁令,皇帝除了考虑国家粮食安全,有时也是对官员们是否忠诚,是否守法,是否令行禁止的考察。武则天当上皇帝,曾颁布了禁屠禁酒令,不准臣子们以升迁、嫁娶、庆生等各种理由,聚众饮酒吃肉。她身边有个叫张德的右拾遗,负责检查政策遗漏的八品官,人到中年,老婆开怀有孕,喜得贵子。中年得子,他一高兴,把皇帝的禁令置之脑后。于是安排人宰杀了一头牛,准备了一桌酒席,喊来了平日里只能吃青菜豆腐的同事,解解馋,狂饮大嚼一顿。谁知,有一位参加酒会的同事,别有用心,偷偷地去武则天那里告了一状。皇帝身边的小官,胆敢无视皇帝诏令,非同儿戏。被带到皇帝身边的张德,唯有诚惶诚恐,等待发落。哪知武则天亲自问话之后,只笑着说了一句,今后你请客吃饭,要注意点啊,千万别再请那些背后放你暗箭中伤你的人呵!这件事情,在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里,有记录。读之,令人遥想史上唯一女皇帝,她那治国理政的风采。

       除了政府禁酒,家族里的家规,对喝酒也有许多规定和禁令。《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等,语重心长禁酒的语句,俯拾皆是。在十分讲究夫唱妇随、男权世界的古代,温柔的贤妻良母,是每个家庭禁酒的执行者。她们的职责,是在男人喝得微醉时,将酒藏起来,或者将美酒换成白开水,以防男人醉倒。当然,也有不管用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家里有如此酒鬼,主妇的心总是悬着的,总怕出现意外。有一次,刘伶酒醒后,妻子在耳边软语细言进行规劝,刘伶听后,大声说,好好好,马上戒酒。但要准备酒肉,祷告先祖。妻子一听大喜,连忙备酒备肉。美酒佳肴端上来,刘伶装模作样说了一通今后一定要戒酒的话,说到最后,令人绝倒。他说:“天生刘伶,以酒为生,妇人之言,万不可听!”。言毕,狂饮如旧。碰到这般酒徒,妻子的心,肯定是凉透了。

       古代禁酒,多出于戒奢华之考量,对安全考虑较少。如今,政府严禁酒后驾车,有各种措施予以约束,减少了大量交通事故,深得民心。八项规定出来以后,禁止公务员工作日饮酒,规范公务接待用酒,也已收到良好效果,令公务员的喝坏党风喝坏胃的形象为之一变。公职人员的形象,因严厉的禁酒规定,变得更加神圣。

       时下,还有些酒徒,实在忍不住,也只能偷偷摸摸躲在偏僻之处,将酒装在矿泉水瓶里,以喝茶的名义,提心吊胆地过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