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少平院士”被打假,中科院为何“不生气”?
声明提到,“阮少平”等恶意盗用行为已严重影响到《中医中国》栏目正当权益,损害栏目公信力,出品方将收集证据,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方的民事及刑事责任。公开资料显示,国医时代公司出品的《中医中国》系列纪录片已推出三季,曾在新华社客户端等平台上播出。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身份造假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媒体持续报道可见,这位“阮院士”长期利用假身份招摇撞骗,混迹于学校、企业、医院、行业论坛等场合,其行径被逐步揭露,影响恶劣。
多年来,阮少平以所谓院士身份,或为酒企等商业机构站台背书,或以“中医中国创始人”自居,或到学校“指导工作”,或在开学典礼发表讲话,或受聘为“课程导师”,或出席论坛作“主题演讲”。这些活动,无一不突出其“中科院院士”虚假头衔,备受礼遇。如不是媒体揭露,曾“盛情邀请”的单位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阮院士”被打假后,一些涉事单位、机构纷纷与其“切割”,及时删除官网或微信公号有关信息,有的还启动自查自纠,有的以“也是受害人”自嘲,期望公众宽容以待。像国医时代公司为此发表声明,称将依法追究“阮少平”等民事及刑事责任的,还属仅见。
值得注意的是,多天前,中科院相关工作人员在回复知情者电话查询时说,甄别真假院士以网站公布名单为准,发现冒充“建议去报警”,仅此而已。作为被“假院士”冒充单位,中科院的表态云淡风轻,似乎并“不生气”,令人费解。截至目前,仍不见中科院发布官方声明,以正视听,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8月8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此事件中,被冒用单位中科院为受害者,应该公开回应。如此明目张胆冒充院士,有损院士崇高声誉,损害中科院的权威形象和公信力,甚至导致公众产生信任危机,不可等闲视之。
由此可见,中科院有必要对“假院士”事件发布正式声明,除表达“零容忍”态度外,还应旗帜鲜明地表明保留追究冒充者的民事及刑事责任权利,收集到充分证据时,应主动向警方报警。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尽职履责之举,有助回应公众关切,也是维护院士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应有之义。■徐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