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营情

       ■ 刘斌(安徽)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佩戴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27年前的一个冬季,我将七彩的梦幻和坚定的信念轻轻打进背包,唱着这首《当兵的历史》踏上了离开家乡的列车,洒脱地走进军营。


       对于当兵的选择,众说不一。很多人都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兵后悔三年是说在部队会吃很大的苦,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是讲部队是个大熔炉,可以磨炼一个人,培养坚韧的意志。离开部队回到地方工作很多年了,我经常会回忆起在部队的训练和生活。在部队经历的很多第一次至今让我久久难忘。

       难忘第一次站军姿,第一次整理内务,第一次打靶,第一次紧急集合,第一次蒙起双眼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轻武器分解结合,第一次听新兵连指导员用他那浓厚的湖南方言教我们唱《打靶归来》,第一次在部队大礼堂赛军歌比士气,嘹亮的歌声震落了大礼堂顶上的彩绸。难忘那昔日摸爬滚打的训练场,难忘熟悉的军歌和激昂的军号,难忘那抢险救灾中的生死考验,更难忘那战无不胜的钢铁纪律。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使我懂得了军人的价值,军人的无私奉献和属于军人的追求和欢乐。

       新兵连队集训快一个月时,有小道消息说这两天要拉紧急集合。经历多天训练,大家对部队的生活有了一定了解,言谈举止有点军人味了,具体表现就是行动不再拖拖拉拉,见到干部和班长敬礼,不再害羞。紧急集合就像是出厂前最后一道检验程序,大家在期盼中都有点紧张。到底怎么个紧急、怎么个集合,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天,熄灯号响过很久,宿舍里依然窸窸窣窣,大家都不敢睡。一直挨到后半夜,也没有紧急集合的哨声。于是,有人撑不住了:“集合就集合吧,先睡了再说。”结果一夜无话。第二天晚上,一切照旧。第三天晚上,就像“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一样,大家对紧急集合没那么在乎了,打开被子睡觉。

       嘟嘟嘟,嘟嘟嘟……10月28日晚,在新兵营院里,一声急促刺耳的紧急集合哨声刺破了沉寂的夜空。顿时,班里乱成一锅粥。靠近电灯开关的新战士随手把灯打开。班长在一旁闷声提醒,“把灯关了,紧急集合不能开灯!”面对第一次夜间紧急集合,新战士们神经高度紧张。“快点,快点,不要讲话!”在班长的催促下,新战士们摸着黑穿衣、穿鞋、打背包……“班长,我的背包绳打结了,解不开……”战友们都打好了背包一个个往外跑,报数!一班到齐!二班到齐!……全体集合完毕!“向右转,跑步走!”随着新兵连长的一声令下,战士们绕着环道开始二十圈“奔袭”,北方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战士们系在胸前的白毛巾已经冻成了冰棍,全副武装下的体能训练,战士们衣服全湿透了。在那个月朗星稀的夜里,作战靴啪啪啪的跑步声显得格外清晰。无论那次紧急集合是顺利还是意外百出,都是新战士军旅生涯最难忘的记忆。有了这次紧张而慌乱的经历,他们离一名能打胜仗的合格战士更近了一步。在这三个月里,战士们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烦恼,也有成功的喜悦。

       军旅生涯最难忘的是1995年冬季的那次赴黑龙江黑水野营实弹演习。那是一个隆冬的深夜,经过了一天紧张的训练,战士们都在沉睡,睡梦中突然听到一阵短促而急切的口哨声,紧急集合!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着装打背包,黑暗中,只听到呼呼拉背包绳声、咔咔系腰带声、咚咚挂水壶声,一分钟不到整装完毕,部队以连为单位带到团集合地点集结。

       部队点名报数后首长作了简短的动员、命令部队全副武装,以车带炮向黑龙江黑河黑水方向集结。我们不知道这次行动是战斗任务还是演习任务,因为每个战士的弹仓里都已经填满了子弹。军令如山,部队立即行动,给战士配发枪支、子弹,炮兵完成以车带炮,装上伪装网,火速向黑河方向开进。部队行进过程中,每个战士纷纷写好了决心书放在自己的战备包里,战士们感受到了战斗的气氛。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部队到达营口火车站,一列军列在站台待命,战士们装车炮上车,经过近3个小时的紧张行动,战士们成功将车炮牵引上火车。又坐了两天一夜的闷罐车,部队到达黑河已是凌晨两点。星星在夜空中眨着寒冷的眼睛,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冰天雪地。战士们顶着严寒,从军列上卸下车炮,部队又马不停蹄地向黑水开进。终于,我们在凌晨2点到达指定集结地,部队首长作了战地部署,命令各营、连构建掩体。战士们立即进入挖坑道、建掩体的战斗中,人手一把揪、一把镐,由于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所以一镐下去,火星四溅,战士们不畏严寒,大伙拼着干、比着干,棉衣湿了又捂干,干了又湿,双手磨起了泡,没有一个人叫苦,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有着火一样的干劲,不到3个小时,战士们就挖好了2米高的掩体,车炮、各营连指挥所、班、排全部进入掩体,上面再铺上树枝、盖上伪装网,隐蔽待命。空中蓝军的侦察机在我们上空盘旋,傍晚,我们接到上级电报,我们已经成功躲开了敌机的侦察,成功完成了车炮和战斗人员的隐蔽,战士们兴奋不已,东北的战友唱起了二人转。

       第二天,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将部队带到黑水进行实弹射击,原来,靶场就设在这里。全军步兵、炮兵、装甲部队在这里进行多兵种部队协同作战大比武,得到这个消息,战士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战士们在沙滩上脱炮衣、运炮弹、搭帐篷设立战时指挥所,通讯指挥车上的雷达不停地转动、指挥仪在搜索目标,密切关注“敌情”,部队已经进入临战状态。傍晚时分,从西面飞来一架“敌机”,全团炮兵连各炮手立即捕捉跟踪目标,调整射击角度,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开炮”,各炮齐发,炮弹结成火力网射向目标,“敌机”当空开花。

       随后,接到电报,我部在最短的时间击中“敌机”,荣获全军大比武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战士们又忘记了疲劳,高兴得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留在部队的已是寥寥无几。如今的我们,又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舞台,或艰辛,或辉煌,或平淡,但共同拥有的是一往无前的乐观和不卑不亢的态度,不曾气馁,这或许是那段军营岁月留给我的最好礼物。

       军营生活有苦也有甜,离开军营的日子,思念的根常常也会发芽,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在一个气候和土壤都比较适宜的季节,争相破土而出,纷纷鲜活起来。我的军旅生涯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成为我一生中最为珍贵和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