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归途

       ■ 周基云(安徽)


       1990年国庆次日,城岗派出所接报:姚春生妻子陈广菊失踪。所长秦旺接警后得知,陈广菊中秋节随夫回双庙乡娘家探望骨折的岳父。次日午饭后,她称要帮弟弟收稻,约定次日归家。三天后姚春生未等到妻子,赴岳父家询问,岳母称女儿两日前已离家。


       秦旺询问得知,陈广菊常走小路回婆家,仅七八华里需五十分钟。夫妻结婚两年感情和睦,仅因未孕遭婆婆微词,并无其他矛盾。秦旺向李副局长汇报后,获指示:走访小河湾村民、排查关系人、确定最后目击者、筛查前科人员。双庙派出所同步在娘家周边调查,有村民证实陈广菊离村,但因树木遮挡,后续行踪成谜。

       案件陷入僵局。秦旺率两名干警骑自行车沿小路摸排,当时农村没有监控,DNA技术尚未普及,排查前科人员如大海捞针。一周后,陈广菊母亲陈三婶突发执念,称大西塘方向有异,乌鸦盘旋不散。第四日清晨,她强令儿子小山前往塘北树丛查看。小山掘开异常松动的蒲草丛,腐臭扑面,露出一角花布衫——正是陈广菊离家时所穿。陈三婶当即昏厥,小山狂奔报案。

       法医现场勘验确认:死者颈部遭强力扼压致死,死后受侵犯。关键证据来自指甲缝微量皮肤组织,经地级公安技术比对锁定嫌疑人王青文。此人身世坎坷:父亲曾为长途司机,家境优渥,后因车祸身亡,母亲截肢,家道中落。王青文初中辍学,曾暗恋陈广菊未果,后因盗窃入狱三年。出狱后自暴自弃,案发当日他恰在大西塘挖黄鳝,偶遇独行的陈广菊。

       王青文假意寒暄,以送黄鳝为由接近。陈广菊拒绝后,他强行拉扯致其倒地,捂嘴扼颈施暴。作案后他原计划次日逃离,恰逢大规模血样采集行动——民警以健康普查为由秘密采血。王青文强装镇定却难掩慌乱,血样比对成功,次日在车站落网。

       此案成为技术破案里程碑。秦旺退休后常言:“当年破案靠双腿和口舌,后来技术成了最准的秤砣。”案件折射出90年代初期基层刑侦的困境与突破:在缺乏高科技手段的年代,传统摸排与新兴技术结合,逐步构建起现代刑侦体系。

       技术革新在此案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地区公安处对现场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深度分析,通过DNA比对锁定真凶,这标志着基层刑侦从“经验主导”向“科技支撑”转型。秘密采血行动展现的智慧——以健康普查为掩护完成DNA样本采集,既避免打草惊蛇,又确保了证据链的完整性。

       案件背后的人性嬗变同样值得深思。王青文从受害者家属沦为施暴者,其扭曲心理源于命运巨变后的自我放弃。而陈三婶的直觉指引,则印证了亲人之间难以言说的心理联结。这种民间智慧与科学手段的碰撞,恰是那个时代刑侦工作的真实写照。

       如今回望,这起案件不仅是技术破案的典型案例,更是一部基层刑侦发展史的缩影。从“两条腿一张嘴”的摸排,到DNA技术的突破应用,再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警务,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始终是刑侦进步的主轴。正如秦旺所言,技术终成“最准的秤”,而这把秤,丈量的是正义,称量的更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