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女儿因无手机上网课自杀,打的是谁的脸?
文/《华夏早报》首席评论员 董哲
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刚刚宣布嵩县等14个县正式脱贫摘帽,河南从此进入再无贫困县的新阶段。第二天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女生李某敏却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而吞药自杀。
这也许就是巧合。但却给当地的扶贫攻坚工作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消息一出,网友们直呼:“这精准扶贫都扶到哪里去了?太具讽刺性了吧!”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邓州市是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南阳市代管,属于非贫困县。在南阳各区县(市)的户籍人口排行上,邓州市人口最多,在南阳各区县(市)的GDP排行上,邓州市生产总值最多。
但还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非贫困县里不一定没有贫困户,贫困县里也并非无富人。据媒体报道,李某敏的父亲李汉党左腿残疾,不能种地,只能靠平时在街上给人补鞋来维持生计;而李某敏的母亲又患有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还要常年吃药,每月花费不少。家里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日常开支也不小。当地将李家定为建档立卡的低保贫困户,至今未脱贫。
但是更让李汉党作难的是,受疫情影响,学校都没开学,学生只能在家用智能手机听课学习,用手机做作业,虽然想尽办法凑钱让邻居帮忙在网上买了一部,但三个孩子都面临大量课业负担,根本没有办法同时兼顾。在这样窘迫的境况下,他的二女儿李某敏承受不了功课跟不上,以及被老师和同学们质疑的双重压力,一时想不开,选择吞食母亲的治疗药物,企图以此结束生命。
稚嫩的肩膀无法承受生活之重就选择轻生,到底应不应该?我们姑且不谈。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当地的扶贫政策是怎么贯彻的,扶贫工作是如何落实的?为什么在全省都已无贫困县的美好蓝图里,还有因买不起手机而犯愁的家庭?还有因买不起手机而自杀的孩子?
如果李汉党夫妇俩是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抑或是他们好吃懒做,不好好干活挣钱,导致他们家庭贫困潦倒,肯定怨不得别人。但是他们家的真实状况就摆在那里,虽然苦苦挣扎了,依然不堪重负。如果李汉党遇到困难了没有向当地村干部求助,政府部门不知道他的难处,那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能也怪不到政府。
但问题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李汉党想到了找村支书帮忙,希望他问一下村里有没有好心人用过的旧手机给他们找两个,解决孩子上网课的问题。可是村支书一句“这事我管不了,不行你找镇上领导去,看看他们能给你解决不?”的回怼,把李汉党的心浇得冰凉冰凉。他又给村长和会计打了电话,也找了驻村扶贫干部,说了同样的请求,得到的依旧是搪塞的话语。
可能对于这些干部来说,李汉党的要求有点“过分”了。可能在他们惯常的思维里,他们会这样认为:“我们送你米送你油,不能还送你手机吧?!”可是,就是因为对于很多家庭很多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的“手机”,差点要了一个花季女孩的命,差点毁掉了一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
这个初三女孩用她这种无比极端的方式,再一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给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在扶贫问题上上了深刻的一课。
这样极端的事件尽管只是一些个案,但是它不仅冲击着社会底线和人类的恻隐之心,也检验着精准脱贫和社会帮扶体系的成色。
我们不仅在心底深处呐喊:“当地的扶贫工作到底是怎么做的?”“天天挂在干部嘴边的扶贫到底帮扶的是哪些人?李汉堂家的遭遇,你们难道就视而不见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地方“贫困县”的帽子虽然摘掉了,但是这个地方“贫困户”的帽子却没有全部摘掉。在一些地方,像李某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在一些地方,穿不上一件好衣服、买不起一部智能手机、用不上宽带网络的家庭依旧存在。
在急于求成、工于名利的思想作祟下,在为完成脱贫任务而“脱贫”的形式主义影响下,一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工程是极其脆弱的,是有死角的。
我记得去年底,有个家在全国贫困县的朋友对我说,有一天,他接到老家一乡干部的电话,告诉他当天有市里的扶贫攻坚工作检查组下来抽查,如果问到他家的情况,一定要按照他的安排配合好,就说“该享受的低保已享受,吃的有吃的,住的有住的,生活都有保障。”这不禁又让我想起,河南、安徽有些地方为了“贫困县”脱帽达标,不惜挥霍纳税人的血汗钱,逐村逐户给农民修建那些中看不中用、带抽水马桶的“标配厕所”,将每家每户的房屋围墙全部刷白,做一些诸如此类的“表面文章”,以应付上级检查验收。
如此而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检查验收过后会怎么样?是不是花了不菲价钱修的马桶又坏掉?是不是被刷白的墙壁很快又变黑?是不是穷的依然还是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对地方。”扶贫帮困工作不仅要做到公允,一定要帮到真正需要的家庭和个人;而且要务实,一定要从多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千万不能让扶贫帮困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更不能把心思和精力一味用在搞政绩工程上。
举国抗疫之下,中央特别强调要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处境,防止出现冲击社会底线的事情发生。同时,国家花大力气搞脱贫攻坚,就是为了各地方各地区能够均等化发展,让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果扶贫之后,还有一些特殊人群的困难无法得到解决,一些困难家庭孩子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从根本上讲,这有悖于社会均衡发展和公平正义的原则,也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好在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目前李某敏已没有生命危险,病情稳定。不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心安。
同时,李某敏服药自杀事件发生后,邓州市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对全市贫困户再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贫困户在校就读子女一户不漏地进行排查,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学生能正常上网课。对没有手机、有线电视的贫困家庭子女,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到村部网上听课。
河南省教育厅也于3月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网上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全面摸排每所学校的教学组织情况、每个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准确掌握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学习渠道畅通情况、家庭线上学习硬件条件,做到不缺一项、不漏一人;要聚焦疫情严重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地区,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子女、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和指导,对于既不具备网络条件又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视机家庭的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要强化家校沟通,加强对孩子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河南省扶贫办在督导南阳市认真开展调查处理的基础上,要求各地举一反三,要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尤其是对贫困户中有就读子女户、鳏寡孤独户等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确保无一疏漏;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要求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履职尽责,发挥全省脱贫攻坚督查队伍作用,发现问题严肃追责。
但愿李某敏这样的事件,从此不再发生。
希望当地各级各部门,能把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扶贫办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落到实处。
希望疫情中的极端事件,能够督促一些地方尽快还上脱贫攻坚的“欠账”,补齐均衡发展的短板。
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刚刚宣布嵩县等14个县正式脱贫摘帽,河南从此进入再无贫困县的新阶段。第二天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女生李某敏却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而吞药自杀。
这也许就是巧合。但却给当地的扶贫攻坚工作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消息一出,网友们直呼:“这精准扶贫都扶到哪里去了?太具讽刺性了吧!”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邓州市是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南阳市代管,属于非贫困县。在南阳各区县(市)的户籍人口排行上,邓州市人口最多,在南阳各区县(市)的GDP排行上,邓州市生产总值最多。
但还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非贫困县里不一定没有贫困户,贫困县里也并非无富人。据媒体报道,李某敏的父亲李汉党左腿残疾,不能种地,只能靠平时在街上给人补鞋来维持生计;而李某敏的母亲又患有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还要常年吃药,每月花费不少。家里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日常开支也不小。当地将李家定为建档立卡的低保贫困户,至今未脱贫。
但是更让李汉党作难的是,受疫情影响,学校都没开学,学生只能在家用智能手机听课学习,用手机做作业,虽然想尽办法凑钱让邻居帮忙在网上买了一部,但三个孩子都面临大量课业负担,根本没有办法同时兼顾。在这样窘迫的境况下,他的二女儿李某敏承受不了功课跟不上,以及被老师和同学们质疑的双重压力,一时想不开,选择吞食母亲的治疗药物,企图以此结束生命。
稚嫩的肩膀无法承受生活之重就选择轻生,到底应不应该?我们姑且不谈。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当地的扶贫政策是怎么贯彻的,扶贫工作是如何落实的?为什么在全省都已无贫困县的美好蓝图里,还有因买不起手机而犯愁的家庭?还有因买不起手机而自杀的孩子?
如果李汉党夫妇俩是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抑或是他们好吃懒做,不好好干活挣钱,导致他们家庭贫困潦倒,肯定怨不得别人。但是他们家的真实状况就摆在那里,虽然苦苦挣扎了,依然不堪重负。如果李汉党遇到困难了没有向当地村干部求助,政府部门不知道他的难处,那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能也怪不到政府。
但问题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李汉党想到了找村支书帮忙,希望他问一下村里有没有好心人用过的旧手机给他们找两个,解决孩子上网课的问题。可是村支书一句“这事我管不了,不行你找镇上领导去,看看他们能给你解决不?”的回怼,把李汉党的心浇得冰凉冰凉。他又给村长和会计打了电话,也找了驻村扶贫干部,说了同样的请求,得到的依旧是搪塞的话语。
可能对于这些干部来说,李汉党的要求有点“过分”了。可能在他们惯常的思维里,他们会这样认为:“我们送你米送你油,不能还送你手机吧?!”可是,就是因为对于很多家庭很多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的“手机”,差点要了一个花季女孩的命,差点毁掉了一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
这个初三女孩用她这种无比极端的方式,再一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给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在扶贫问题上上了深刻的一课。
这样极端的事件尽管只是一些个案,但是它不仅冲击着社会底线和人类的恻隐之心,也检验着精准脱贫和社会帮扶体系的成色。
我们不仅在心底深处呐喊:“当地的扶贫工作到底是怎么做的?”“天天挂在干部嘴边的扶贫到底帮扶的是哪些人?李汉堂家的遭遇,你们难道就视而不见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地方“贫困县”的帽子虽然摘掉了,但是这个地方“贫困户”的帽子却没有全部摘掉。在一些地方,像李某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在一些地方,穿不上一件好衣服、买不起一部智能手机、用不上宽带网络的家庭依旧存在。
在急于求成、工于名利的思想作祟下,在为完成脱贫任务而“脱贫”的形式主义影响下,一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工程是极其脆弱的,是有死角的。
我记得去年底,有个家在全国贫困县的朋友对我说,有一天,他接到老家一乡干部的电话,告诉他当天有市里的扶贫攻坚工作检查组下来抽查,如果问到他家的情况,一定要按照他的安排配合好,就说“该享受的低保已享受,吃的有吃的,住的有住的,生活都有保障。”这不禁又让我想起,河南、安徽有些地方为了“贫困县”脱帽达标,不惜挥霍纳税人的血汗钱,逐村逐户给农民修建那些中看不中用、带抽水马桶的“标配厕所”,将每家每户的房屋围墙全部刷白,做一些诸如此类的“表面文章”,以应付上级检查验收。
如此而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检查验收过后会怎么样?是不是花了不菲价钱修的马桶又坏掉?是不是被刷白的墙壁很快又变黑?是不是穷的依然还是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对地方。”扶贫帮困工作不仅要做到公允,一定要帮到真正需要的家庭和个人;而且要务实,一定要从多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千万不能让扶贫帮困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更不能把心思和精力一味用在搞政绩工程上。
举国抗疫之下,中央特别强调要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处境,防止出现冲击社会底线的事情发生。同时,国家花大力气搞脱贫攻坚,就是为了各地方各地区能够均等化发展,让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果扶贫之后,还有一些特殊人群的困难无法得到解决,一些困难家庭孩子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从根本上讲,这有悖于社会均衡发展和公平正义的原则,也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好在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目前李某敏已没有生命危险,病情稳定。不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心安。
同时,李某敏服药自杀事件发生后,邓州市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对全市贫困户再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贫困户在校就读子女一户不漏地进行排查,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学生能正常上网课。对没有手机、有线电视的贫困家庭子女,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到村部网上听课。
河南省教育厅也于3月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网上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全面摸排每所学校的教学组织情况、每个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准确掌握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学习渠道畅通情况、家庭线上学习硬件条件,做到不缺一项、不漏一人;要聚焦疫情严重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地区,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子女、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和指导,对于既不具备网络条件又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视机家庭的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要强化家校沟通,加强对孩子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河南省扶贫办在督导南阳市认真开展调查处理的基础上,要求各地举一反三,要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尤其是对贫困户中有就读子女户、鳏寡孤独户等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确保无一疏漏;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要求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履职尽责,发挥全省脱贫攻坚督查队伍作用,发现问题严肃追责。
但愿李某敏这样的事件,从此不再发生。
希望当地各级各部门,能把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扶贫办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落到实处。
希望疫情中的极端事件,能够督促一些地方尽快还上脱贫攻坚的“欠账”,补齐均衡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