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小胖墩”还需更多配套措施
近年来,由于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的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部分城市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已高达10%以上。
“小胖墩”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方案》提出“超重肥胖”防控的总体目标,即以2002年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年至2030年,0至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
目标确立了,方法和执行是关键。儿童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简单盲目的节食及不切实际的高强度运动,会给孩子带来身心伤害。要为“小胖墩”身体“减负”,需要各界科学施策、形成合力。《方案》强化政府、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主体的责任,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等措施,同时还要求体育总局、教育部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可以说,《方案》上述要求切中了中小学生肥胖的实质问题——除了饮食过量、营养不均衡,运动量不足也是重要的“肥胖因素”。但在制度设计上,《方案》对相关主体行为缺乏约束力,肥胖防控效果估计也有限,还需要更多配套细则。比如,“每人每天必须上一小时体育兴趣班”成为中小学的标配;将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纳入教师考核标准;通过教育评价“指挥棒”,让孩子“多走1000步”和“多刷10道题”变得同样重要,我们也许就不再纠结于中小学生每天的运动量是否足够了,防控“小胖墩”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