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失语症”患者增加,我们怎么不会说话了?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现如今,提笔忘字、随手甩出表情包、想表达一种想法却找不到合适的词的现象在交流中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自身出现了“文字失语”的问题,表达能力退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困境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截至12月初,豆瓣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甚至已有二十三万组员。
社交网络以及短视频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网络流行“梗”,“洗脑”看到过的每一个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也更加倾向于接收这些不需要多加思考的短、平、快信息,久而久之,脑海里充斥的都是直接、便捷的网络用语,并逐渐失去了逻辑文字表达能力。语言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一个人思维的外在表现,但是在过度使用网络用语之后,人们变得惰于思考,文字表达能力逐渐下降,最终成为“文字失语症”患者。
“文字失语”所带来的不只是人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更为严重的是,它正在不断地侵蚀中文语言环境,许多优美、严谨的中文表达被“YYDS”“绝绝子”等网络词汇所取代,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一代年轻人对中文语言的使用。在今年2月,有微博博主发文称其发现了一种名为“累丑”的新型丑,指的是在连续熬夜、加班劳动之后的人呈现出一种形如枯草的丑感。然而,众多网友评论博主忘记了“憔悴”“倦容”“疲态”等词的存在,生编硬造出没有文化底蕴的“累丑”一词博认同,不可不说让人担忧。事已至此,“文字失语”已经不再是网友的个人小事,它更是成了网络中对中文使用的文化问题。解决“文字失语”问题,既是帮助恢复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中文网络环境的守护。
为了防止网络用语对中文的侵蚀,减少“文字失语”现象,可行的方法就是个人自身多加思考,不要一味接收,而是要输出创造。人是语言的发明者和掌控者,绝不能被网络用语控制了语言中枢,成为“无脑”的热词奴隶。除此以外,我们也要少刷短视频多看书,短短几十秒的短视频输出的内容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知识的增长,也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其背后意义和逻辑体系。但是看书的过程是真正对文字吸收和理解的过程,从这种过程习得的知识,才能真正地成为能够为我们所用的语言文字储备。
事实上,我们并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忘记怎么好好说话了。用流行词汇交流本不是错,但凡事过犹不及,在追赶潮流和时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中文的本。█詹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