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贷款狂欢”陷阱,理性消费过好年

       “您的认证依旧是学生身份,如不取消,很可能造成征信问题……”临近春节,很多年轻人会收到自称各大网贷平台客服的电话,声称能利用共享屏幕的方式进行贷款并取消认证。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实则是诈骗分子以能够向职场青年提供大额贷款限额为由实施的诈骗手段。(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的李先生接到一位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电话中,该客服说李先生已经毕业多年,在支付宝后台显示的注册身份仍为某某大学学生。对方称由于银保监会新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如果不尽快更改,则会影响后续贷款。李先生差点受骗,因为拨打电话的是“假网贷平台”。


       这个案例,主要说的是春节前夕,诈骗分子冒用网贷平台名义实施诈骗的事儿。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这段时间,此类冒用网贷平台实施的诈骗案件多发。市民“闹新春”骗子“来闹心”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而我想说的是,不管是“真的网贷平台”还是“假的网贷平台”,都不能让他们来“闹新春”。


       过大年涉及消费问题,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由于平时大手大脚,不知道积累财富,春节期间往往会是“手头有点紧”的。这个时候,不少网贷平台,会认为这是“做生意”最好的时机,安排工作人员、客户人员利用直接拨打短话或者是短信提醒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业务:比如,您有一笔“春节低息贷款可以申请”等等。而这个时候对于“手头紧的人来说”似乎就像是雪中送炭,往往就容易“申请贷款”。轻的落入到“网贷的陷阱里”,虽然获得了网络贷款,可是后续偿还起来是亚历山大。重的直接落入了“假网贷公司的陷阱里”,不仅一分钱没有拿到,反而自己损失了财富。


       不管是“真的网贷公司”还是“冒牌网贷客服”都需要加强管理。不能让他们来“闹新春”,不能让他们把市民的“闹新春”变成了无奈的“很闹心”。对于“真的网贷公司”而言,要约束他们的行为,禁止拨打骚扰电话,禁止诱导市民“贷款过年”;对于“冒充网贷客户的骗子”,则需要警方顺着藤蔓揪出所有“违法犯罪的瓜”,不能让“春节在岗的骗子”逍遥法外,借助春节实施诈骗。


       而更值得一说的则是我们市民自己。过大年需要消费是一点不假的,而且过大年比平时“花得多”也是事实。但是要做到理智消费,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有钱的多花几个,没钱的少花几个,过年消费没有统一的标准,何必从网贷公司瞎胡贷款“打肿脸充胖子”?


       市民理性“闹新春”,才能不让骗子“来闹心”。总之一句话,过大年要理性消费,而不是指望着“贷款狂欢”,记住一点: 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