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沉迷网购欠百万酿悲剧,敲响网购成瘾警钟
“父亲不堪重负杀死网购欠百万女儿”,消费主义悲剧上演的背后,是一个被逼无奈的父亲和一个病态心理的女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发展,网购成瘾逐渐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在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里,被归在“其他特定的冲动控制障碍”下。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多重压力之下,当代人往往会把购物当作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笔者认为,用网购纾解压力并不是完全不可取,但它并不是对抗生活压力的最佳选择。其实,网购无可厚非,但是若其付出的代价超出了自己可支配与承受的范围,便会成为一个无底的深渊,使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对于缺乏较强自控力的购物人群来说,稍不留神,极易掉入无良商家的营销“陷阱”。比如“一杯奶茶钱”“一顿饭钱”,这样的营销口号让人从心理上感觉它很便宜、很值得。但事实是,你可能买到的都是一些你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虽然看似每一次都是你自己主动剁手,但其实都是营销者和大数据的精心策划。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你对它一无所知,但它却对你了如指掌。让你掏钱,并不是难事。想要抗住营销的进攻,守住口袋的钱,那你就必须要了解并控制好自己会被营销者拿捏的购买欲望,断了他们的套路,紧紧守住你的钱包。
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网购成瘾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潜在的危险因素。其中,因为沉迷网购导致无休止地网贷,最终负债累累所造成的悲剧并不鲜见。这更加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有多大的碗就装多少米,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网贷的泥沼只会越陷越深。一旦误入歧途,不仅会对自己形成负面影响,也极有可能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事实上,消费主义不会消失,但每个人都应该培养适合自己的消费习惯,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才是缓解现代人焦虑和不安全感的终极药方。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生活还有诗和远方,而不只有手机,不只有网购。此次消费主义的悲剧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普通人在网购时要切记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理性购物。█谭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