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串串店只能网红进?别让“探店”本末倒置

       11月14日,#市民称网红串串店非网红不得入内#一话题登上热搜。曝光视频显示,有消费者称,购买了四川成都九街淑芬万象城店的代金券却因自己非网红无法入店消费。对此,商家回应称,现在是试营业阶段,会找抖音的网红来,期间也有很多普通消费者来了都被拒绝了,19号以后可以来消费。(11月14日 《北京商报》)


       顾客拿着“即时使用”的代金券进店消费,却被拒之门外,这样的“待客之道”可谓别具肺肠。即使商家解释“只让网红进店”是一种试营业的形式,并在代金券的详情页中标注了不可用的时间段,但依然难以让顾客信服,甚至有“反向营销”的刻意造势之嫌。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营销手段,都应该将大众的消费体验放在首位,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响口碑,而不是在规则上“耍小聪明”,辜负消费者的期待,让营销本末倒置。


       随着自媒体发展,各个领域的网红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网红经济”也迅速崛起。许多店铺都愿意邀请网红前来“探店”,借助网红自身的“流量”将店铺推广出去。网红在对商家的产品、服务和店铺环境等各项水平有所了解后,在各个社交平台分享自身体验,从而吸引更多人前来消费。


       虽然“探店”的类型多样,风格不同,但归根结底,网红探店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打响店铺的知名度,让更多顾客愿意前来。商家不能为了一时的流量,让网红拥有不必要的“特权”,甚至借此误导、欺骗消费者。成都的这家网红串串店,在平台上售卖标有“即时使用”的代金券,却仅在详情页中用一行小字说明不可用时间,至于所谓的“试营业”“仅限网红进店”更是只字未提。不管该店是有心炒作还是无心之举,如此标新立异地“设门槛”,让顾客乘兴而来,却扫兴而归,早已脱离了“探店”的初衷。


       网红串串店并非第一个出现网红“特权”现象的店铺,类似的事件比比皆是。在许多“网红餐厅”,顾客所见的菜品分量、成色,就餐环境等等都与博主所展现的差距甚远,无论是因为博主的夸张宣传还是商家的区别服务,都让顾客心寒。网红探店本应是商家、探店博主、顾客的合作共赢,为何却频频“翻车”?笔者认为,部分商家只看重宣传效果,将网红从顾客群体中割裂出来,忽略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感受,当探店博主失去了大众的信任,甚至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自然会适得其反。


       老生常谈的“顾客就是上帝”不是一句空话。要在“网红探店”的营销道路上走得长远,商家和博主都要有责任意识,重视广大消费者的感受和诉求,在宣传时实事求是,平等对待网红和普通人,让“探店”返璞归真,探出真实,探出价值,别做“赢了流量,输了口碑”的赔本买卖。█刘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