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在为文学做功德
■ 艾华林(湖南)
某报创办副刊时,友人拉我入群,做了编务,自然是要审稿的。没想到自然来稿这么多,但让眼睛欻地一亮的好稿子真的不多。有的作者简介名头一大堆,还在《人民日报》《诗刊》《人民文学》《十月》等这样的省级以上刊物发过作品,但他的投稿格式都不规范,读他的作品更是语法凌乱,错字别字一大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上的哪些省级大刊的。
还有一些作者,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投稿之后经常催问稿件,好像他的作品投了就一定要发似的。还有些作者来稿直接刷屏,让人不胜其烦。以前没做编辑之前,我也是文学爱好者,因为不善交际,不认识什么刊物主编,也不想去结交主编编辑,所以朋友说我写的好稿件可以上大刊的,我也感觉无处可以投递,经常给刊物的自由投稿,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便没有投稿的兴趣了。
现在的大刊杂志为了省时省力,保证刊物质量,好像多是约一些知名度高的作家稿件。对于自然来稿,现在的编辑好像都不怎么看自由来稿了,即使看,也多是捡脸熟的发表,这样的文坛生态,新人要想出人头地,比登天还难。连余华也吐槽过,现在的文学青年,远没有余华他们那时的幸运了。现在的文青想以一篇文章改变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江山代有人才出,是锥子要出头,只能另辟蹊径了。所以,乘互联网的春风,很多文学爱好者都是在网上整出名堂了,才转变到传统文学轨道的。
说这么多,是想说,编辑这个行当,是属于伯乐的行当,是默默付出,为他人做嫁衣性质的工作,虽然没有成名成家的耀眼,但如果挖掘一个光炳史册的作者,就功德无量了。即使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但培养了一大批为文学事业添砖加瓦的普通作者,也有无量功德的大好事情。所以,做了编辑之后,我理解了编辑的辛劳和使命,也明白编辑是在为文学做功德,只有拥有这种使命意识,编辑才会下意识地去挖掘人、培养人。
编辑团队中,多是没做过编辑的新人。有惟名家是取的;有对文章大加删改的;也有分不出优劣,不加筛选,浪费很多时间精力,做了无用功的,等等等等。作为一名成熟的编辑,是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的。我给打比方说,好的编辑就像品鉴师,菜的咸淡,一尝便知。
至于修改,我认为,对于值得修改的,有价值的有修改意义的,可以适当修改,在保留作者原意的基础上,不宜大的改动。有时改个别字词,意境拉伸了,境界大不同,可取。当然也有改动不如原文的,但符合刊物发表的,又另当别论。
好巧不巧,就在我发这些感概时,又读到《文学自由谈》推出的文章——(《编辑的素养与修为》宋曙光)
文中,宋老师引用孙犁先生的话说:“编辑这种职业,肩负有神圣的职责,始终是艺术宫殿值班的神”,难道我们不应该干好它吗?
做了几天编务,有这么些感想,分享出来,以示对编辑的敬重。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