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假期7场酒席,“甜蜜的负担”亟待减轻

       中秋国庆小长假即将到来,又到了一年一度人们扎堆结婚的日子,婚礼请柬也是如期而至。临近十一假期,于诺(化名)数了数自己收到的婚礼请柬,发现已经有七个朋友邀请她参加婚礼。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00后”,她对于成堆的请柬感到很无奈。她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国庆8天假期7个朋友结婚,工资直接打他们卡上吧”。(9月25日 中国青年网)


       近日,“大学生蹭酒席随礼100元被指太少”的话题引发热议。这篇帖子引来许多经历相似的网友在评论区倒苦水,有人调侃“十一一到,一月白干”。确实如此,面对中秋国庆小长假结婚扎堆,对普通上班族来说,随礼相互攀比之风,令不少人苦不堪言。笔者认为,这份“甜蜜的负担”亟待减轻,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倡导婚礼新风俗,以切实减轻人情往费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婚庆随礼,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促进人际交往的方式,你随了礼,别人也会回礼,自古以来都讲究礼尚往来。然而,婚礼的礼金水涨船高,成为一些年轻人的负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婚礼成本上涨。以福州为例,过去婚礼一桌只要1000元,现在在城市要4000-5000元,因而,随礼的份子钱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从本质上来说,婚庆随礼不仅是为了加强人情往来,还是为了支持新人办好婚礼,减轻其经济压力,带有“众筹”的性质。此外,一些年轻人“勒紧裤腰带”随礼,只要是攀比之风在作祟,为了不丢面子,有时不得不违心地拿出不菲的份子钱。


       特别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结婚请柬“满天飞”,几场婚礼参加下来,或许一个月工资送出去了,可能还不够用。而为了能“收回”送出去的礼金,或能再赚一点回来,一些新人在举行自己的婚礼时,常常通过暗示或其他方式,想办法让随礼的礼金能够“更上一层楼”。如此恶性循环,礼金越来越高,成为让民众叫苦不迭的“甜蜜的负担”。对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治理,甚至还出台硬性规定,办婚宴不能超过多少桌,礼金不能超过多少金额,等等。但是,由于实际操作性不强,大都收效甚微,随礼攀比之风依然如故。


       笔者认为,为了减轻民众“甜蜜的负担”,地方政府部门要大力倡导婚礼新风俗,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和合理引导,让民众充分认识到随礼攀比之风的负担,摒弃一些婚礼陋习和不良社会风俗,在操办婚礼时不收礼金,或不攀比随礼金额的大小;另一方面,应当为民众接受婚礼新风俗创造一些条件,比如由政府部门主导举办一些集体婚礼,并对参加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风尚的新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从而减轻民众负担。此外,随多少礼也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随礼不应该相互攀比,助长婚庆奢靡之风。


       总而言之,别让随礼攀比加重民众负担,政府部门要发挥“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多方遏制婚庆随礼的盲目攀比之风,使婚礼新风俗成为社会主流,让民众不再为“甜蜜的负担”而犯愁。■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