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情

       文/封文保


       不到农历八月的一天傍晚,我出去遛弯,见到一位女士公路边在出售散装月饼。我忍不住买了几斤,未等品尝,思绪一下飘到了小时候馋吃月饼的事。
   

       那时候物资匮乏,生活困难,月饼是梦寐以求的难得美味。我当时是多么渴望吃月饼啊!那甜中带香、香中带甜、酥软的宝贝,太迷人了。每年刚过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掰着指头数着盼望八月十五中秋节。盼望中秋节,就是为了吃到一个吃月饼。当时月饼不是随随便便能够买到的,必须中秋节前在大队登记,预交钱和粮票。大队统一到供销社购买,回来再分发给各户。
   

       我家六口人,娘登记一斤,一斤六个,正好每人一个。我分到一只,不舍得一次吃完,每次吃一点点。那金黄色的、米黄色的、带橙红色的圆圆的小巴掌大的月饼,印着漂亮的花纹,看着就香,闻着就香。我不舍得吃,先两手拿到鼻子前闻闻,一股浓郁的香甜味道早钻进肺腑,极力克制着冲动,闻半天,放半天,才舍得拿动嘴。我先用牙齿刮一层薄皮,咀嚼享受一番,然后咬一小口,大米粒那么大的一小口,在嘴里慢慢地品味享受。咬几小口就放下,过一阵儿或者改天再享受——太好吃了,就那么一个,谁舍得一次吃完?
   

       大哥宠爱小弟弟,每年让我吃他那份月饼。娘不同意,大哥就坚决不吃,一直放着。放了几十天,娘担心放坏了,扭不过大哥,只得让我吃了。我享受大哥那份月饼,享受了大哥的浓浓的亲情,充满了深深地感激。
   

       社会的发展,真是不可思议。小时候奇缺的月饼,早已琳琅满目。随便吃,刚入农历到七月就有卖的了,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每年到十一月了,还吃不完。
   

       现在才知道,月饼有那么多的品种、口味,我小时候真想象不到。超市的月饼,有肉馅的有素馅的。肉馅的有猪肉的、牛肉的、羊肉馅、鸡肉的、鱼肉的,有鲜肉的、熏肉的、腊肉的。素馅的有五仁的(五种果仁)、红豆沙的、绿豆沙的、莲蓉的、枣泥的、咸蛋黄的、燕窝的、芝麻的、枣仁的、芋头的、奶黄的、花生酱的等等。口味呢,也多的是,有凤梨的、椒盐的、蜜桃的、草莓的、板栗的、西瓜的、苹果的、桔子的等等。还有专门为高血糖人准备的无糖月饼。真是品种繁多,口味繁多。
   

       不过我觉得从超市购买的月饼,偏油腻,粘口,远没有小时候月饼的味道。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村民加工的月饼。我爱人用自家的花生油,乡亲们送的花生仁、核桃仁,我姐姐家芝麻粒,到食品店加工。自己加工的月饼,香而不甜,酥而不粘,那才好吃呢。
   

       好吃归好吃,总是感觉没有了小时候月饼的香甜味道,没有小时候吃月饼的那种享受那种感觉。我原先归咎于现在的月饼味道变差了,后来才领悟:小时候月饼稀缺,现在月饼丰多。物以稀为贵,多则无味啊。
   

       月饼是圆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象征亲人们的团圆。月是故乡明,代表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每年中秋节,我摆上月饼,祭拜月亮,祭祀长眠地下的父母和哥哥,想念在都市工作的女儿、读书的儿子,隐隐约约地遗憾。看到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光,想到全家可以共享一轮圆月,月光将一家四口连接了一起,又产生一点点欣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如月亮只在每年那么几个月的农历十五左右特别圆,大部分时间不是圆的。生活也总是聚少离多,团圆团聚时少。那是工作和生活所需,是生活的常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