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呢哝秋音
■ 方华(安徽)
夜深人静,城市的喧哗渐渐被如水的月色沉淀。坐在桌前,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呢哝之音,若有若无、似近又远。聆耳辨认,是蟋蟀的低吟,宛如一位悠闲慵懒的琴手,在一根细弦上的轻拢慢捻。那平仄起伏的音符里,不乏宫、商、角、徵、羽的转换变化,令人心悦。
秋虫之音,在山野乡村不足为奇,而我久居在这纷繁的闹市,猝听秋音,恍如天籁。飞扬的思绪于是乘夜色穿越钢筋水泥的森林,飞向那芳草萋萋的山川原野。
蟋蟀的鸣叫,是我童年里是再熟悉不过的秋音,甚至能从那音调节奏里分出雌雄。循着或急或缓或高或低的吟唱蹑足寻去,总会在草丛叶下、瓦砾土块里寻觅到一两只油黑的小精灵。斗蟋蟀是儿时的一大乐趣,每见自己捕回的小虫战胜小伙伴们的宠物,张开翅膀响亮地鸣叫,小小的胸中便被一种无比的快意充塞。而我的后辈们,生长在城市,又整日被书本试卷埋身,别说遁音辨雌雄,就是把蟋蟀放在他面前,恐怕也是迎面不相识了。
“生怕数秋更,况复秋声彻夜惊。第一雁声听不得,才听,又是秋虫第一声。凄绝梦回程,冷雨愁花伴小庭。遥想故人千里外,关情,一样疏窗一样灯。”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闻秋音而悲怀。不说仕途坎坷、岁月蹉跎,仅那远离故土、孑然他乡的境况,也难免让其在“秋虫第一声”里凄凄伤感。
而当今物化的社会,生活在车马喧嚣、霓虹闪烁里的都市人,或为生活奔波,或声色犬马,还有多少人在意这呢喃秋音,又有几人在这彻夜的秋声里“遥想故人千里外”呢?
何必千里,出了城就是乡村大地。若漫步在秋天的原野,你听到的秋音,何止是一曲蟋蟀的弹奏。藤草之间的蝈蝈唱着和声,河畔池塘的蛙蟾敲着鼓点,蝉在枝头把生命的绝唱调到高八度,蓝天之上南归的大雁把回家的心情抒发……大自然以秋为题,演奏出一阕天宽地阔的乡情华章。
秋虫仍在低吟。我在想,这呢哝之音,怕是大自然今夜给予我的一份馈赠吧?“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坐在如水的夜色下,我在那窃窃的私语里,细细领略秋天的况味与岁月之声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