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秋水 风烟鱼雁——赵卫峰诗歌的现代风景书写
■ 龙潜 潘庭(贵州)
赵卫峰这十多年出版诗文集十余部,他的诗歌和诗歌理论活跃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全国各大刊物。赵卫峰有自觉的诗学追求,他诗歌中的风景书写不受自然本身规约,扩宽了风景意象的涵义。
西蒙•沙玛在《风景与记忆》中说:“风景第一要义是作为文化。”风景书写包含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包含人的存在。风景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交流的载体,其呈现离不开“人”。风景书写呈现的意境包含作家的审美理想。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景都有独特性,诗歌中风景的现代性书写连接文学的历史与未来。“风景的发生”源于作家对自然的艺术表现。风景书写是作家追溯过往已然经历或假设经历的“难忘的人和事”,作家挖掘某一情感和往事时,为叙述的完整性不自觉书写风景。影响作家创作的因素很多,可能是现实经历、性格气质,也可能是人文素养、价值追求。赵卫峰诗歌中的现代风景书写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赵卫峰出生于山地高原,高原的风景滋养着他。贵州峰峦叠嶂,有着原生态的山野趣味。赵卫峰的文学写作始于大学时期,他就读的贵州民族大学坐落在贵阳花溪秀美的十里河滩。赵卫峰所学专业是历史,四年的历史学习使他对这片土地有更沉着的理性感悟。
赵卫峰诗歌中的风景书写可分为象征风景与事实风景。象征的风景或明喻或暗喻,将作家的情思映射在风景中。象征的风景大多表达作家对时间的追思。表现理性的思索。事实的风景有树木、鸟兽、路人,事实的风景更多传递诗人对当下的感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诗经》开始,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就使风景具有指涉意义。泼费斯特认为文本的指涉性包括自反性、交流性和结构性。指涉性除了观念和形式上的交流,也体现在作家所有文本的互文性之中。一篇文章就像一件织物,组成文本的词语,句子则是织线,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文本中。文本的互文性,即是作家的创作在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赵卫峰诗歌文本的互文性体现在意象的反复使用及文本的串联上。
在赵卫峰诗歌中,风、水、山、天空、石头、衣裳、贵阳、公园等风景是他反复使用的意象。
风是赵卫峰诗歌中提及最多的意象,以诗集《慕然回首》中的一百首诗歌为例,具体涉及到风意象的作品就有六十首之多。赵卫峰对风意象重复使用的重要因素是地理环境。贵州的风不同于北方的风,也不同于沿海的风。贵州的风是凛冽的,在峡谷和山岗呼啸。因此风成为赵卫峰频繁书写的意象也就有迹可循。在赵卫峰的诗歌中,风具有三种意义。第一种是代表自然的风。“风吹杨柳,也吹骑草的狡兔。”第二种是代表时间的风。“她体察一棵树的硬度,预感一棵树在风尘中的晚年,有时她还结论,一棵树离乡背土,并非全然就是不幸的化身。”第三种是代表生活的风。“和你有关的春风,很透明,也充满很多的灰,和你有关的春风,没有燃烧,却留下呛喉的灰烬。”“风”意象在赵卫峰诗歌中的形象是饱满的,“风”所寄予的作家情感串联在多个文本中,读者能清晰地看到作家建构的互文性。赵卫峰也在诗歌理论中多次提及自己偏爱风意象的理由,他认为风给人不同的感受,在不同心境的反衬下表现不同的意义。
赵卫峰诗歌中风景书写的互文性有着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音节的使用,即诗歌的押韵,词语的重复两个方面。押韵与重复都对应诗歌的听觉美,押韵的艺术是从中国古典诗歌借鉴而来。“静夜的上面是一张古板的脸,下面牵连薄雾般的叹息,与众不同的是山水一起醒着却默然,像婴儿或是老妪等待着升天。”夜色、山水、树木、月亮、河流等风景在静夜中若隐若现,时间中物质在消逝。
赵卫峰诗歌中的现代风景书写是他建构诗歌的独特方法,也是他建构自我文学城堡的独特之处。面对大千世界,关注时光长河,风景进入他的诗歌之中,为其抒情叙事提供载体。
对于写作而言,载体的选择使作家的风格得到辨认。江湖秋水多鱼雁,思尔封缄寄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