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赵素馥(辽宁)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到桂林了,一定要去阳朔看看。从桂林到阳朔八十三公里水路,乘四星级的游轮从桂林竹江码头出发。
   

       船驶向江中,映入眼帘的是象山、穿山、塔山和斗鸡山,过父子岩后在江的左岸是大圩古镇,这个镇子始建于明代,是漓江上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从船上望过去茂林修竹,那古韵的犹存的楼宇,隐隐可见。
   

       一路上,导游不停地指点,说这座山像奔马,那座山像骆驼,左边一座像大象,右边一座像白猿…...导游的一番介绍,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
   

       细细去观看漓江两岸的山,感觉那两岸夹峙的奇异怪石,就像一群活物一般,你看,那挤眉弄眼的,那从鼻孔里喷出气息的,那甚至用它们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在与人们对话的,不就是一座座活脱脱的有体温、有血液的山吗?
   

       与一群活着的山结伴而行,真是快乐的事情,他让你不会感到寂寞和孤单。当你对着活山喊一声就会有声音在回应你,当你与山对歌,立刻就有了热情的唱和。
   

       当船驶入一条长长的峡谷时,眼前展现出一座由九块状似黄牛的石头组成的山峰,他们说这就是有名的“九牛岭”。那九只石牛好像刚刚踏着牧笛归来,卸下水田里的犁杖,夕光中它们的眼睛在望着远方,反刍着岁月从绣山过去数里。
   

       船过“浪石”景区,前面有一个巨大的画屏迎面而来,石壁平整如削,青黄赤白相间,一幅自然天成的图画,这就是著名的景区“九马画山”。这九匹马时隐时现,它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任你有多好的眼力,也难以把它数清。但你似乎听到它们的嘶鸣,感受到它们裹挟着的疾风,甚至能感觉到它们飞扬着的鬃毛,痒痒地拂着你的面孔,然而你就是捕捉不着它。
   

       画山的影子投在江水里,纤毫毕现,是那样清新,那样灵动,甚至看得清石头上的皱褶,让人莫辨真幻。清代诗人袁牧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江到兴安水最清,簇簇青山水中生。此时舟行于江上,真的有了这种切实的感受,觉得那船,真如在青山顶上行走一样。云在身边飘,伸手就能扯下几片。
   

       船过画山,再往前就到了有“黄布倒影”之美称的黄布滩了,这里江面恬静,柔澜四荡,青山,翠竹,蓝天,白云一齐倒映水中,身置此处,叫人欲醉其中。从兴坪下行,再拐个大弯,船出峡谷,眼前豁然开朗,便看到奇山秀水的小城阳朔了。阳朔是漓江的山水最精彩最风光的一段。一路上游船如在画廊中行进,山光水影,展开一幅灵动的画图。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连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明泽湖,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很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很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凤凰山,游览过红叶浸染的千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很奇特,忽然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状各异;桂林的山也很秀美,美得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很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几个头戴斗笠、脚踩小筏的渔人,一幅错落有致的山水图卷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了,让你感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时用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诗句来描绘漓江两岸的景色,赞美桂林山水的美丽,再恰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