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飞逝中的诗学旅途
■ 海男(云南)
《边地诗抄》是慢慢读完的,读诗都需要安静。这本诗集弥漫着唯美的语言,从开头到结尾,就像清华本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温良少语,读他的简历才知道他是傣族。在我的感觉中云南傣族的性格都像土地般纯良,温婉,轻声细语的说话。这本诗歌集来自边疆,所以题为《边地诗抄》,看这个书名,未读诗时,就能感觉到诗的意义和句子,都是从人文地理版图中呈现的,后来,读完整本诗集,与最初感觉都是统一的,这是一种微妙的融入感。
清华写诗很勤奋,每首诗都来自时光飞逝中的诗学,每一首的诗题下都是一个诗人的经历和精神的旅途。这几乎就是一个诗人的心灵和档案录,后记中,他说经历过眼疾,但在他的诗句中感受到的都是光束,他所经之地都汇成了诗歌的支流之途,他一路上都在寻找汇入河流的彼岸,他的每首诗都是云南边地的原乡。读他的诗歌,就像读云南的天空和云彩,读大地上的影子或蚂蚁家族般的迁移。他的眼睛看到的星空和甘蔗地,都是他的故土和摇篮。
一个诗人与生俱来的美学,都来自故土和自我意识的思想体系。很长时间没有读到这么唯美的诗句了,他写河流山川上的粮食和植物,写值得吟诵的他的民族和他红河州的地理位置,写出了一个诗人感受到的灵魂出窍的诗句。他以自然和乡土为诗歌的背景,所以,他的写作总飘忽着烟红色的色泽,仿佛整个春夏秋冬都在他写下的诗句中,生长凋零后再获得重生。
这是一个唯美诗学者必将经历的长旅,诗歌中反复在一种幽暗的抒情寓义上升的音韵,仿佛一个古老的源头,从缝隙中又上升着蔚蓝,这是一个值得歌吟的主题,他写出了蔚蓝天空下面生命的意义和诗歌自然的面貌。首先,诗人是孤独的守望者,在这个被智能化完全改变的现实面前,诗人的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诗人却蕴藏和创造着母语的词根,这是一个优秀诗人必须历练的异质和禀赋。清华的诗歌潜质是深厚的,犹如他生活安居的边疆,他始终不渝的记录着他生存的空间,在望星空时又回到尘埃之上,他的行走和写作,具有自我的美学意识形态,又有不断的探索这个新世界的好奇和追求,所以,读他的诗句,就像经历了他生命中的旅途,又像带领阅读者回到了他的故土。
这本诗适宜朗读,如果有一场《边地诗抄》的诗朗诵,我想天上的星星也会听见他抒情的诗句。读着《边地诗抄》,宛如在寂静的日子里,被一个诗人创造或再见的世界所召唤,于是,我们慢慢地走进去,诗人在他的故乡,他带着我们行走在他游历诗学的路上,这条路漫长而艰辛,但我知道他会忠诚于自己母语的词根,不断写出这个时代的风景和内心的感情。
《边地诗抄》以一个人的诗歌旅路,献上了对于生命的礼赞,每一个诗人都像一条群山峡谷中的支流,必将以独特的勇气和孤独的力量,寻找到自己的河谷山川,清华身边就有一条红河,这条河流的岸上就是他的边地,也是他的手抄本,激荡他生命历程的诗歌坊,它们古老而又年轻,却正在以诗的名义不断绵延不绝,这就是诗人的存在和意义。